山本禾太郎(1889—1951)
原名山本种太郎,日本神户市人,虽然只有小学的学历,却曾担任海洋测量器具制作所的所长。1926年6月,山本禾太郎以《窗》获得《新青年》杂志主办的侦探小说有奖征文二等奖,由此奠定了日后的创作基调——以大量真实素材如口供、鉴定报告等构成小说主体,辅以细腻的描摹和犀利的质疑,勾绘出社会上种种不公。1936年,他的《小笛事件》在《神户新闻》和《京都日日新闻》同时连载,日后更被评为战前“犯罪实录小说的双璧”之一。“二战”结束后,山本禾太郎出任日本关西侦探作家俱乐部的副主任,在文坛享有崇高地位。
突然一睁眼,出现在眼前的是白漆的天花板。
“对了,这里是监狱,自己是个囚徒啊!”广川那安详的表情骤变,愤懑从心头一阵阵涌了上来。
“冤案!”
——可是,这么简单的两个字,能表现广川的心情吗?
麻雀的叫声已经听不见了,拂晓也变成了令人憎恨的拂晓。
自己根本没有杀人,却蒙上了杀人这个可怕的罪名,要被判处死刑。
无辜的人就是服刑一小时都是不应该的,何况是判处一个无辜的人死刑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
不仅蒙冤受辱,还要被送上绞刑架,世界上还有比这更荒谬的事情吗?
1.虽然此书一直标榜自己"非虚构""推理".不过,这本书其实就是各方言论结集而已.并且作者犯了一个错误,就是先入为主的摆出了偏向一方的态度.在文章开始不久,交代平松小笛背景时就暗示小笛是坏女人,把广川条太郎描写得很无辜.纵然后文有事实支持,但是却违背了写非虚构小说和虚构小...
评分1926年6月,初出茅庐的山本禾太郎的小说《窗》获得了《新青年》杂志主办的侦探小说有奖征文二等奖。在评奖过程中,作为评委的甲贺三郎把《窗》贬得一钱不值:“这也算小说吗?”造化弄人,1927年,甲贺三郎发表《支仓事件》。1936年,山本禾太郎发表《小笛事件》。后来,这两本...
评分这本书非常非常特别,说是推理名作,但其实无论是事件还是细节,基本都是根据真实事件而写的,解剖、搜证、辩论等细节无一遗漏周详备至。而最最特别的一点是,看完全书,抛开“疑罪从无”的大准则,纯粹从推理角度而言,我认为作者全书在为之翻案的那个嫌犯,很有杀人嫌疑啊!
评分书里有几个插图,阅读过程中,引起了我的胃部的强烈的不适,像极了八九十年代地摊上盗版凶杀故事集的插图。小笛身高只有一米五,年纪大主人公一轮,主人公居然能接受,何等诡异的审美观念啊! 但是我得说,是个好故事。
评分这本书非常非常特别,说是推理名作,但其实无论是事件还是细节,基本都是根据真实事件而写的,解剖、搜证、辩论等细节无一遗漏周详备至。而最最特别的一点是,看完全书,抛开“疑罪从无”的大准则,纯粹从推理角度而言,我认为作者全书在为之翻案的那个嫌犯,很有杀人嫌疑啊!
案件还可以,但是小说也写得太不好看了
评分不错
评分事件本身更是吸引人
评分一般般
评分1.《算计》附带的试读本泄底了!2.前半部客观叙述平淡,高山律师登场才引起兴趣、3.属于一直迷下去的无真相小说。4.难得的犯罪记录小说,值得一看。特别是激烈的法庭辩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