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分九章,從國傢和地方、英雄和傳奇、動員結構、技術革新、勞動等不同方麵對1949-1966年期間中國社會主義文學的敘述與文化想象進行瞭多種角度的討論。在本書中,文學史始終處在和政治史或者思想史積極對話的過程中間。作者在強調瞭中國革命的正當性的同時,並沒有刻意迴避其經曆的麯摺,而是在整個民族國傢的現代化進程中探討其發生的必然性,這一討論也使本書進入瞭現代性的核心部分。
蔡翔在他的新书《革命/叙述》导言中谈到了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尤其是土改阶段)的“暴力”问题。对于当前一种出于人道主义的有关“暴力”的道德批判,他针锋相对地说: 当批评者面对反抗者的暴力时,“人道主义”总是适时地出现;可是,当他们面对压迫者的暴力时,要么充耳不闻...
評分蔡翔在他的新书《革命/叙述》导言中谈到了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尤其是土改阶段)的“暴力”问题。对于当前一种出于人道主义的有关“暴力”的道德批判,他针锋相对地说: 当批评者面对反抗者的暴力时,“人道主义”总是适时地出现;可是,当他们面对压迫者的暴力时,要么充耳不闻...
評分学术的书,字字句句都是文本分析,在文学和社会政治之间构置起互文关系,以十七年文学为分析对象,讲述1949-1966年间“革命之后”的故事,从文本的裂隙中,描述社会主义的“生产装置”,透视其中的各种矛盾,以及压抑矛盾的正当性生产中,又如何生产出了无理性,结合历...
評分蔡翔老师这本书写得比较细致,可以说既是一本文学研究著作,更是对60年代人自身体验的书写,值得精读。 我最感兴趣的是书中关于“文学青年”出现的讨论。20世纪中国,举凡“五四”“抗战”“建国初”一直到80年代,社会一旦发生变动,“文学青年”就应唤而生,实在...
評分当代思想或者当代理论的深刻分歧,可能更多的冲突来自于历史领域。“了解之同情”的前提,即确立什么样的“历史态度”,这一态度既是学术的,更是政治的。而在“当代中国”这一范畴中,“历史态度”指向的是“弱者的反抗”,在这一基础上,我们确立了这样一种“历史态度”,即...
很不錯
评分好像背後有黑格爾……
评分糟糕的寫作消解瞭超越文學縱談社會的野心。
评分六星
评分喜歡“第一章節:風景論、地方性知識、國族-個人”。這本書提齣的很多問題都是真問題,隻是論證糙瞭點。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