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董桥,1942年生,原名董存爵,福建晋江人。台湾成功大学外文系毕业,曾在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做研究多年,又在伦敦英国广播电台中文部从事新闻工作。现任《苹果日报》社长。先后曾任香港公开大学中国语文顾问,《明报》总编辑,《读者文摘》总编辑,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主任,《明报月刊》总编辑,香港美国新闻处“今日世界”丛书部编辑。撰写文化思想评论及文学散文多年,在港台及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杭州、成都、沈阳出版文集十多种。 董桥文笔雄深雅健,兼有英国散文之渊博隽永与明清小品之情趣灵动,为当代中文书写另辟蹊径,深获海峡两岸三地读者倾心喜爱。历年在台湾出版的文集包括《另外一种心情》、《这一代的事》、《跟中国的梦赛跑》、《辩证法的黄昏》等以及翻译书籍多种。 其他主要作品:《双城杂笔(这个那个集)》、《在马克思的胡须丛中和胡须丛外》、《英华沉浮录》(全10卷)、《没有童谣的年代》、《保住那一发青山》、《回家的感觉真好》、《伦敦的夏天等你来》、《从前》、《小风景》、《白描》、《甲申年纪事》、《记忆的脚注》、《故事》、《今朝风日好》、《绝色》、《青玉案》、《记得》(2010年新出版)。
《墨影呈祥》全文约4.4万字,共收录17篇短文随笔,针对不同的事件或者人物,发表抒情和议论。包括:《梁启超遗墨》、《任伯年画扇》、《溥靖秋画蛱蝶》、《和杨老板聊天》、《兰亭剪影》、《墨影呈祥》、《如画,如史》、《书札影真好看》、《周作人妙品》、《风雨故人来》、《两般秋雨》、《我的董其昌》、《工尺谱归我珍存》、《咏史:感事》、《墨梅枝谭》、《芦塘鸳鸯》、《黄浚书扇小注》。
多年后重读董桥,依然是废话连篇,依然是文法疏漏,依然的病句叠出,最要命的是,依然是拿两三个写不完、拎不清的无聊主题咿咿呀呀,什么亦梅老师,什么念青先生,实在没什么文字要写,而偏偏又想要赚那几百块的专栏稿费,便翻出伦敦的Leonora来凑上几块钱,老董,您时常劝年轻...
评分从北京<涵芬楼>买来,火车上翻阅时很疑惑,感觉大部分很熟悉,回到家中,拿出<记得>,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内容重复,不如说是<记得>的节选本算了,如果前言说明了,也自认倒霉,偏偏也没说,明显坑人,只有五篇没见过,气死我了,建议大家有<记得?的别买,对出版商与董桥的人品也开始打问号. 想...
评分董桥的《墨影呈祥》,以因缘所得的书画墨砚等清玩为支点,撬动记忆,讲述清玩的生命经纬,及其背后清淡脱俗的人物故事,精致圆熟的文字里,尽显贵族的优雅逸致与文人的婉约多情。 读书渐多,常有贯通之感。日前阅毕《读库1006》上赵瑜的《疯狂的1926》,为梁启超在徐志摩与陆小...
评分接受某内地媒体的采访,被问到“你怎么看现在中国的收藏热?”董桥说:“不好。”又笑“有一个好处,我的收藏升值了。” 在出版界,纯文化类的图书多少有点冷淡,沈昌文、俞晓群、陆灏三位先生,却捣鼓出这么一套书卷气浓得化不开的“海豚书馆”,应该说,得有种“舍我其...
评分有一阵子听说喜欢的女孩子在临碑帖,不过我想我是无缘得见了,她要嫁人了,穿上洁白的婚纱,在千里之外,和另一个人走上红毯,应该有满堂的宾朋和喧闹的气氛吧?然后他们回到某处开始自己的生活,和别的夫妻有一些相同,也有一些不同吧?再然后关于她的一切便开始隐迹于我的记...
读董桥此书,大约是给"附庸风雅"埋了一条最恰当的门槛:一手古香的文笔自不必说,还需有百年殷实的家底,门前走动的都是同代丝竹。暴发户和知识青年充其量只能装装而已。
评分第一本果然会蒙蔽人,后来发现他写的所有东西都是一个内容一个腔调……
评分朝昏依依
评分董桥很像《在路上》的Sal Paradise,只是旁观者记录者,始终没能参与。终其一生,他都在回忆与他有过片面、片纸之缘的大人物。他不能发光,只能折射。在时间之河里,他刻舟求剑,钓上来的全是不合时宜。
评分牛津版的几本书里已经收了的文章,大陆版看来是走零敲碎打路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