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格:平裝 / 216頁 / 25K / 普級 / 全彩 / 初版
•齣版地:颱灣
推薦序 / 鬍忠信
>序麯
>記憶哈瓦那
百葉窗將強烈陽光阻擋在外,迴廊則使行人免於日曬……
昔日的缺點成為今日的特色,這就是哈瓦那的美!
>馬帝
馬帝是民族英雄,也是現代主義先鋒;
既是齣色的政治傢,更是文壇巨擘。
他已超越國界,成為拉丁美洲各國崇拜的思想傢。
>卡斯楚
在卡斯楚的運籌帷幄下,古巴這把鑰匙頗似一根魚刺,
骨鯁在喉五十載,一連十位美國總統都奈何不瞭他。
>切.格瓦拉
然而,是誰締造齣切.格瓦拉神話?
是他自己?還是卡斯楚?
>大鬍子遊擊隊
這群以生命鋪設古巴未來的熱血青年,是受到卡斯楚的蠱惑?
抑或理想主義作祟?……他們是否曾經害怕?
>一百三十八麵黑旗
黑旗是國難的哀輓,也是悲慟親人的喪服;
黑旗上的白星彷彿淚光,在黑布的襯托下格外醒目。
>公共藝術:從壁畫到標語看闆
政局愈是混沌不清,古巴壁畫藝術反而更活潑鮮明,
國傢與文化認同就在一筆一畫中徐徐紮根。
>可吸吧!
古巴菸草被國際公認品質最優,
自十九世紀以降,抽一根哈瓦那雪 茄便是歐洲人貴族、富豪的享樂之道。
>蔗糖歡樂之子:蘭姆酒
哈瓦那到底是神聖之都?還是墮落之城?
……又是菸又是酒,不可名狀的味道,彷彿由女巫調配而齣。
>海明威路線
海明威留在古巴的足跡堪稱「社會記憶」,
特別是哈瓦那舊區,已被朝聖者踏齣一條海明威路線。
>卡本迪爾與「美洲的神奇事實」
卡本迪爾的血統不同於一般古巴人,
拋開血統迷思,認同齣生地,他以身為古巴之子為榮。
>音樂與美食二重奏
如果傢鄉的棕櫚樹是鄉愁,那食物就是記憶瞭。
>古巴人
我趾高氣揚,古巴人也不甘示弱;
我和顏悅色,古巴人就謙虛有禮。
>尾聲
序
top推薦序
認識陳小雀老師,是一個偶然。在TVBS國際新聞中心翻查資料時,看到小雀老師撰述的《加勒比海的古巴-雪 茄與蔗糖的革命之歌》,文筆雋永,圖文並茂,對古巴歷史與文化做瞭精簡深刻的解讀,我即邀請小雀老師來中廣新聞網「新聞大解讀」的「每日一書」暢談本書,我們從此有瞭閤作的默契與情誼。
小雀老師是颱灣極少數赴墨西哥深造,受嚴謹的學術訓練而有所成就的西班牙文學、拉丁美洲文化研究者,舉凡我在中廣主持的時事解讀,隻要涉及中南美洲,或者如唐.吉訶德、馬奎斯的作品研討,我必定力邀小雀老師來為聽眾解說,我也得到第一手的學習機會。小雀老師凡事全力以赴,認真準備,不疾不徐,娓娓道來,是一位有耐性且敘事能力強的學者,她對西班牙、拉丁美洲研究的推動,使我們眼界為之一開,擴展瞭世界觀。
淡江大學舉辦「切.格瓦拉逝世四十周年紀念論壇」,陳小雀老師邀請南方朔兄與我參加,切.格瓦拉已經成為革命世代的精神象徵,甚至成為商品化先驅,當颱灣民主化進入瞭價值顛倒、人心混亂的「創造性破壞」時期,重新閱讀切.格瓦拉,譯介他的經典作品,探討他的歷史定位,讓我們再度迴到靈魂的深處,思考生命的意義,化為行動的能量,由此可見小雀老師對社會的關懷與用心。
這本《魔幻古巴:陳小雀的古巴故事十三則》,是陳小雀老師探討、教學、參訪旅遊的新作,既有學者的嚴謹,有散文式的情懷,有旅者的驚奇,也有浪漫的底醞。從古巴的殖民開發史,影響深遠的卡斯楚、切.格瓦拉革命,古巴政府的內外危機,乃至特殊的古巴爵士樂、美食、雪 茄、魔幻寫實作品、公共藝術,小雀老師如導遊般一一詳盡解說,對於未曾到過古巴的我們,無異是一趟難忘的心靈之旅,也是瞭解拉丁美洲文化的精神饗宴。
對於卡斯楚所領導的古巴革命,小雀老師不是以薩伊德所形容的「東方主義」來看待,而是深入古巴歷史的內在發展,從市井小民的基層觀點進行「同情的瞭解」。已經習慣於冷戰思維的颱灣人,透過本書當可跳脫CNN的鏡頭,重新思考為什麼卡斯楚有如此堅毅的生命力,會在法庭說齣:「判我有罪吧!無所謂,歷史將宣判我無罪!」切.格瓦拉在寫給母親的信中說:「我的未來與古巴大革命緊緊相連,不是與她共享勝利,就是要與她共赴黃泉。」在卡斯楚與切.格瓦拉身上,我們是不是看到瞭唐吉訶德的理想主義情懷?
古巴與颱灣在政治地理的位置相當類似,都是位於大陸的東南邊陲,是海洋與大陸交鋒之處,不可避免地,都成為外來殖民者的競逐戰場,也因為外來的挑戰,內部的人民必須團結與融閤,具備瞭迴應的能力,也發展瞭文化多元的創造能力,古巴人民在政治、藝術、音樂、文化的各方麵成就,對照於颱灣史,是有值得藉鏡之處,本書正提供「知彼知己」的鏡測作用。
沒有古巴文化的薰陶,恐怕就不會造就海明威的《老人與海》,沒有古巴人的樂天知命,豈有古巴爵士樂的風行全球?沒有美國霸權的長久打壓,豈有歷久不衰的古巴革命意誌?沒有多元文化融閤,豈有充滿創意的公共藝術與文學創作?陳小雀老師不落俗套地,以一位熱心老師的身分,帶領我們深入探討古巴錶象下麵的精神本質。
這是一本瞭解拉丁美洲文化的入門書,也是觀察古巴文化的導讀書籍,沒有教科書的枯燥乏味,卻有散文遊記的雅俗共賞。透過小雀老師的導覽,使我們宏觀式瞭解古巴歷史,微觀式體驗基層生活,擴張瞭我們思考的地平線。嚮小雀老師緻意,希望她撰述更多相關書籍,充實我們的生活資產,做一個世界公民。
鬍忠信
內容連載
top•內文1
•2
•3§內文1
蔗糖的歡樂之子──蘭姆酒
「吸菸有害健康」,同樣,「未成年請勿飲酒」、「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也是大傢耳熟能詳的警語。哈瓦那像極瞭一座大菸廠,無時不散發齣雪 茄的馨香味;同時,也像極瞭一座大酒莊,瀰漫著蘭姆酒薰人欲醉的香味。哈瓦那到底是神聖之都?還是墮落之城?有稱為「哈瓦諾」的哈瓦那雪 茄,也有名為「哈瓦那俱樂部」(Havana Club)的蘭姆酒,又是菸又是酒,不可名狀的味道彷彿由女巫調配而齣,是尼古丁在作祟?還是酒精惹的禍?初聞令人暈眩,再聞竟然教人迷戀,不得不追尋這背後的傳奇。
哥倫布開拓新航道之後,對歐洲人而言,美洲這片廣袤的陌生大陸是那麼新奇,無奇不有:既神奇且魔幻的菸葉、吃法韆變萬化的玉米餅、又冷又辣的巧剋力、減輕高山癥的古柯葉、樹幹流齣來的白色汁液、治療熱病的樹皮……這一切隻能用「不可思議」形容之。將美洲的奇花異草和藥材香料帶迴歐洲是探險傢的任務之一,於是,菸草、玉米、番茄、番薯、馬鈴薯、可可、辣椒、橡膠、金雞納樹等植物陸續被帶到舊大陸,改變人類飲食習慣及生活形態,甚至對醫學貢獻頗多。
徵服美洲的同時,拓殖者儼然造物主,在烽火中重建美洲,實施歐洲的文化製度。但是這還不夠,拓殖者的船隊也仿傚諾亞方舟,引進美洲缺乏的動植物,繁殖牛、羊、馬、驢、騾、貓、狗、雞、鴨、鴿等之外,亦栽培甘蔗、稻米、柑橘、葡萄等源自歐亞的農作物。
如此大規模的生態交流,悄悄產生微妙關係,隨著時間巨輪的運轉而掀起另一波巨變,其中以甘蔗的影響最為深钜,爾後為美洲帶來三百餘年的奴隸製度,造成非洲黑人人種大遷移,寫下慘絕人寰的歷史,也改寫人種誌,當初哥倫布可能始料未及!
一四九三年,哥倫布進行美洲第二次航道探險,一名加納利群島(Islas Canarias)的甘蔗專傢隨行其中。這位甘蔗專傢抵達西班牙島不久後便身亡,然而,加勒比海的陽光、土壤、雨水讓甘蔗這種外來作物落地生根,不僅在西班牙島蓬勃生長,也陸續傳入古巴、波多黎各、牙買加諸島,妝點瞭加勒比海的鄉野風光,也成為加勒比海的經濟命脈。古巴畫傢維夫瑞多.藍恩(即林飛龍)在他的《叢林》(La Jungla)係列裡,刻意喝采古巴母土蔗林的生命律動。
甘蔗原產地可能為亞洲南部的印度、越南、中國及東南亞附近的太平洋島嶼。阿拉伯將甘蔗傳到西班牙,西班牙再由伊比利半島將甘蔗移植至加納利群島。甘蔗性喜陽光及溫暖氣候,生長時需要大量水分,適閤種植於溼潤熱帶與亞熱帶地區;環加勒比海地區正好擁有這些條件。
人類攝取糖之後,經過消化分解成葡萄醣(單醣);醣是人體不可或缺的原料之一,在人體飢餓與遭受劇烈震動時,醣能迅速由儲備狀態轉變為可用物質,使人體力恢復。醣主要來自米、麥、食糖等,因此,從蜂蜜到蔗糖,自古人類便不斷找尋食糖來源,以補充身體能量。在中世紀的歐洲,蔗糖乃一項稀有珍品,被置於藥房視為藥材且以公剋販售,僅貴族有能力食用。蔗糖盛產後,提供人類最佳的食糖來源,用途不再隻是補充體力,而是被大量用於食物調料,增加美味,也用於醃製食品,抑製微生物生長。人類嘗瞭「甜頭」之後,就更加依賴蔗糖,當然也更加善用蔗糖來搭配飲品食物。不論是可樂果實抑或可可豆,若沒有糖的催化,就不是席捲全球的可樂,也不是老少皆愛的巧剋力。
蔗糖把阿茲特剋國王那又冷又辣的巧剋力昇華為精緻的「Godiva」,也把古巴變成「蔗糖文化國度」,最後又產下「蔗糖歡樂之子」(El hijo alegre de la caña de azúcar),這其中的變化十分戲劇化!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