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要修“菩提心”修心七要:口傳韆年的修心秘法編者序:讓“心”做個深呼吸本書內容導航第一章 心入止境:轉化煩惱的修心七要 1. 什麼是修心:佛教修心的定義 2. 為什麼要修心:轉化煩惱,完善人生 3. 修心的目標:大乘佛教的菩提心 4. 怎樣修心:自他相換的修心法 5.《修心七要》:最普遍、最確切的修心法門 6.《修心七要》的來源:阿底峽尊者 7.《修心七要》的傳承:藏傳佛教各派的重要修法第二章 正行法(一):重新認識眼前的世界 1. 勝義菩提心:勝義菩提心 2. 皈依與發心:皈依與發心 3. 七支供法(一):頂禮與供養 4. 七支供法(二):懺悔罪業和隨喜 5. 七支供法(二):請求傳法、請佛不入涅侯和迴嚮 6. 諸法如夢:從迷妄中脫身 7. 心性無生:重新認識我們的心 8. 對治亦自解:認識萬法的本性 9. 道體住賴耶:走齣心的“誤區” 10. 萬法空性:讓世界在眼前清晰展現第三章 正行法(二):獲得博愛的力量 1. 世俗菩提心:世俗菩提心 2. 摒除外境煩惱:修齣離心 3. 七支因果:修世俗菩提心的先決條件 4. 修四無量心:慈、悲、喜、捨 5. 自他平等:親友、敵人和陌生人 6. 發菩提心:追求圓滿的佛境 7. 思維我執:一切過失都是內心的自私造成 8. 思維他執:關愛他人擁有廣博的力量 9. 自他相換:破除我執的利器 10. 三毒:修行道上的攔路虎 11. 乘風息法:在呼吸之間取捨第四章 轉惡緣為菩提道:在睏境中覺醒 1. 什麼是修心:佛教修心的定義 2. 放下執著:以世俗菩提心轉惡緣為菩提道 3. 惡緣也有好處:惡緣可激發修行的動力 4. 苦與樂的辨證:樂不可喜苦可喜 5. 於眾修大恩:感受眾生之恩 6. 用智慧充實生命:以勝義菩提心轉惡緣為菩提道 7. 亂境觀四身:看清妄念的本質 8. 痛苦是空:痛苦是心的幻象 9. 觀想空性:轉化你的內外煩惱 10. 轉化惡緣:逆境是修行的無價之寶 11. 日常修行(1):積纍資糧 12. 日常修行(2):淨除罪障 13. 日常修行(3):布施魔鬼 14. 日常修行(4):供養護法 15. 凡事皆可用以修行:在睏境中走上覺醒之路第五章 終生的修持:五種改變生命的力 1. 五力修持:常保菩提心的修行 2. 引發力:念念在心,保持警覺 3. 嫻熟力:讓修行成為一種習慣 4. 善種力:埋下善業的種子 5. 破斥力:破除痛苦之因 6. 發願力:時常有美好的願望 7. 中陰五力:臨終時的五力修持 8. 中陰善種力:斷除對所有的執著 9. 中陰發願力:臨終時的兩個“願” 10. 中陰破斥力:與痛苦絕緣 11. 中陰引發力:時刻不離菩提心 12. 中陰串習力:憶念一生的修持 13. 保持修行之力:從生到死的修持第六章 修心的成果:衡量修行進步的標準 1. 四種標準:修行進步的基本標準 2. 諸法歸一:一切修行都是為瞭斷除我執 3. 兩種進步的證明:自心的見證最可貴 4. 常懷歡喜心:順境或逆境都何持歡喜之心 5. 亂中取正:心在散亂中保持正念第七章 修心三昧耶:一生遵守的戒律 1. 戒律:修心的承諾 2. 恒學三總義(1):不能違背修心的諾言 3. 恒學三總義(2):不能過分戲劇化 4. 恒學三總義(3):不能持雙重標準 5. 穩重自持:韜光養晦,改變內心 6. 莫思他人事:不要妄自評判他人 7. 先治重煩惱:對治煩惱從重下手 8. 斷一切欲求:不為善果種善因 9. 清淨的修心:夾雜我執的修行像吃下有毒的果子 10. 不可講情義:不要義氣用事 11. 勿俟於狹路:不可口齣惡語,不可挾私報復 12. 莫刺要害處:不要攻擊彆人的弱點 13. 犏載莫移牛:不要推諉責任 14. 不爭強好勝:不要事事以己為先 15. 斷除諸邪命:斷除一切邪見、邪修、邪行 16. 恭敬諸佛:不要把佛修成魔 17. 不要幸災樂禍:不要從彆人的痛苦中求樂第八章 修心學處:修行的要點 1. 日常行為準則:一言一行,保持美好的願望 2. 一藥醫百病:睏境中突圍 3. 早修和晚修:常修菩提心 4. 順境和逆境:安忍的力量 5. 兩種戒律:比生命還寶貴的承諾 6. 勤學三難:轉化煩惱的三個難點 7. 三主要因:修心的三種善緣 8. 三退失與三捨離:保持正念,清淨三密 9. 心中深種菩提:不偏不倚,修至心靈深處 10. 麵對修行的阻力:要保持恒久的修持 11. 杜絕外境乾擾:修心不因外緣流轉 12. 修心要有重點:找到最適閤、最有意義的修法 13. 遠離六顛倒:修心要有正確的認知 14. 修行永不停:修心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15. 兩種觀察:尋找對治煩惱和疑惑之法 16. 不自說功德:不要吹噓修心的成要 17. 不暴躁易怒:受辱也不發怒 18. 不喜怒無常:心情不要像多變的天氣 19. 不要執著聲譽:不要因他人贊揚而竊喜附錄 大乘修心七義論貫注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