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蒙娜·德·波伏瓦 (Simone de Beauvoir, 1908-1986),法国哲学家、作家、女性主义者。1929年通过法国哲学教师资格考试,曾在多所学校执教。1945年和让-保罗·萨特共同创办《现代》杂志,致力于推介存在主义观点。1949年出版《第二性》,引起极大反响,成为女性主义的经典。1954年凭小说《名士风流》获龚古尔文学奖。她和汉娜·阿伦特、苏珊·桑塔格并称为西方女性学术的三个中心。
《第二性I》副标题为“事实与神话”,作者从生物学、精神分析学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女性的观点出发,剖析女人变成“他者”的原因;随后,通过对人类历史的梳理,深刻地揭示了从原始社会到现今女性的命运;最后,本书以蒙泰朗、劳伦斯、克洛岱尔、布勒东和司汤达五位著名作家为例,对男性制造的“女性神话”进行分析,探讨男人眼中的女性形象及其体现的思想。
提起波伏娃,就在写下上述标题的那一刻,我的脑海中情不自禁地浮现出近二十年前初读其回忆录时的情形:那是一册名为《西蒙·波娃回忆录(第一卷)》的平装本,比后来我在图书馆见到的煌煌八大卷的精装本,显然要简陋得多。事实上,当我在离家仅几步之遥的小书店见到它时,并不...
评分 评分 评分一 女性主义在中国确实是冷门。波伏瓦这本称为女性主义最重要著作也不算过的代表作《第二性》直至今日才出现中文全译版本身便是一例,且译者居然是对女性主义并无研究的男性翻译家而不像许多学术译作一样是本领域的学者;...
评分by湛眉 波伏瓦注定造就传奇,而经得住流转的传奇不是佳话就一定是八卦。理性的思辨和萨特的爱情使波伏瓦两者兼有,这不知是她的幸还是不幸。在巴黎高等师范学院上学期间,她被勒内·马厄亲昵地叫作“海狸”,因为海狸总是成群结队出现,并有着极具建设性的思维。这个绰号跟随...
應該看這本書的人,或許從來不想要翻開看一頁
评分看不懂,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问题,总之就是搞不清楚,主谓语在哪儿
评分严肃的必定是枯燥的,真正的学者从不玩弄花招
评分波伏娃先生的《第二性》,最糟糕的不是她自相矛盾的立场,而是错漏百出的方法论。年轻人立志以她为榜样,迟早会被带进阴沟里去的。
评分應該看這本書的人,或許從來不想要翻開看一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