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启蒙”知识档案

“新启蒙”知识档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贺桂梅,1970年生于湖北。1989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2000年获文学博士学位,博土论文《80年代文学与五四传统》曾获北京大学优秀博士论文二等奖。2000年留北京大学中文系任教,2004年被聘为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20世纪文学、思想研究。已出版著述《批评的增长与危机——90年代文学批评研究》(1999)、《转折的时代——40—50年代作家研究》(2003)、《人文学的想象力——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与文学问题》(2005)、《历史与现实之间》(2008),另参与编写《中国现代文学名著导读》(钱理群主编,2002)、《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温儒敏主编,2005)等;并在国家核心刊物发表相关研究领域论文多篇。

出版者: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贺桂梅
出品人:
页数:387
译者:
出版时间:2010-3-1
价格:3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1169445
丛书系列:培文书系·文学与当代史丛书
图书标签:
  • 贺桂梅 
  • 文化研究 
  • 八十年代 
  • 思想史 
  • 当代文学 
  • 文学研究 
  • 文学史 
  • 文学理论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作为“新时期”的20世纪80年代,被视为告别50—70年代的革命实践而进行文化“新启蒙”的历史时期。这个时期形成的文学观念、知识体制与思维模式构成了近三十年的新主流文化,也是人们理解当代中国六十年乃至整个20世纪历史的基本认知装置。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变迁,使得如何评价这一认知装置变成了知识界的关键分歧所在。本书从探讨人道主义思潮、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寻根”思潮、“文化热”、“重写文学史”思潮、“纯文学”实践等6个文学与文化思潮着手,试图对80年代整体思想状况进行一番知识社会学考察。对每一思潮,不仅在新的历史视野中重构其基本历史轮廓和复杂脉络,更从叙事形态、知识构成与话语机制等不同层面重新解读其核心历史文本,尤其关注“知识”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联。这种研究的两个基本特色:一是跨学科视野,以文学文本为主,但扩大到美学、哲学、理论、历史研究等领域,力图把80年代思潮作为具有“共振性”的文化场域来加以把握;另一则是全球视野与中国问题的结合,从一种更具想象力的整体历史视野中揭示出80年代中国文化实践的不同面向,及其与90年代以来“全球化”现实间的关联。由此,本书希望在批判性地反思历史的基础上,重新描画80年代文化地图,以作为推进现实思考的参照。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仍然是初看惊艳,但越看到后面越看不下去,看书名就知道是曼海姆加妇科的方法,从几个角度切入八十年代,分析并批判八十年代的“意识形态性”,但每个章节对八十年代的批判都大同小异,翻来覆去说好多遍,重复冗余,完全可以删节掉四分之一。批判八十年代的现代性话语是必要的...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基本认同贺桂梅从细部对80年代思潮的梳理;但上升到宏观一些的视角,她的辨析和批判是我不能认同的。从书中,可以明显感受到贺时时刻刻谨防“西方中心主义”的那种焦虑,而她的批判全数基于这种焦虑之上,进而将80年代所有思潮都化约为供批判的二元对立(中心/边缘、西方/东方、现代/传统、进步/落后等)的思考模式。当然,我不否认80年代的某些思想在逻辑上有“一根筋”的问题,但贺的逻辑是否亦是另一种“一根筋”?“重建批判主体”应当建筑于把握50-70年代同80年代的深刻联系、80年代的社会语境、当下与80年代之间的关联性等等基础之上;相反,以一种满怀智识优越感的态度对80年代的思潮加以嘲讽,并消减其意义,这在我看来非常不历史,也非常不可取。

评分

才女也请说人话。 再看您签那名字……嗯。

评分

文风和洪老相似 全程被笼罩

评分

正如作者自己写到的,太过板正了

评分

才女也请说人话。 再看您签那名字……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