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侮辱與被損害的人

被侮辱與被損害的人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陀思妥耶夫斯基(1821-1881),俄國19世紀文壇享有世界聲譽的小說傢,他的創作具有極其復雜、矛盾的性質。擅長心理剖析,尤其是揭示內心分裂。他的小說戲劇性強,情節發展快,接踵而至的災難性事件往往伴隨著復雜激烈的心理鬥爭和痛苦的精神危機,以此揭露資産階級關係的紛繁復雜和矛盾重重,具有深刻的悲劇性。1846年發錶處女作《窮人》, 1859年因參加革命活動被沙皇政府逮捕並流放西伯利亞。十年苦役流放迴來後創作重點逐漸轉嚮心理悲劇。《罪與罰》(1866)使作者獲得世界聲譽。主要作品有《雙重人格》(1846)、《女房東》(1847)、《白晝》(1848)和《脆弱的心》(1848)、《群魔》(1872)、《卡拉馬佐夫兄弟》(1880)等。

出版者:譯林齣版社
作者:[俄] 費奧多爾·陀思妥耶夫斯基
出品人:
頁數:361
译者:臧仲倫
出版時間:2010-6
價格:22.00元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544711685
叢書系列:經典譯林
圖書標籤:
  • 陀思妥耶夫斯基 
  • 俄國文學 
  • 小說 
  • 人性 
  • 俄國 
  • 文學 
  • 外國文學 
  • 仇恨與寬恕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被侮辱與被損害的人》於一八六一年在《時報》雜誌第一——七期連載。因屬於長篇連載性質,為瞭吸引讀者,小說情節必須引人入勝,跌宕起伏,高潮迭起,而且在發展到最高潮時要突然中斷,讓人接著看下一期。所以當時稱這一類小說為“隨筆式小說”,以情節緊張麯摺見長,類似於歐仁·蘇的《巴黎的秘密》。這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中斷瞭十年的文學生涯之後,在這類文學體裁上所作的第一次嘗試,即讓小說帶有強烈的戲劇性。以後,這種隨筆式小說所使用的某些手法,成瞭他後期許多作品的固有形式,並發展成為不同於傳統命運小說形式的小說戲劇形式。這種小說是對傳統命運小說形式的突破,是新小說形式的開端。什麼是小說戲劇形式呢?那就是“選擇人生的一個危機時刻,在緊湊的、高度濃縮的時間過程裏,在鏇渦般相繼發生的戲劇性事件中,展開小說人物之間的。心靈對話,展開對世界性問題,人類靈魂問題的辯論。”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她一开始就总是幻想着一种尘世的天国和天使,她的爱是忘我的,她的信任是无限的,她日后之所以发疯,并不是由于他厌弃了她,而是由于她受了他的欺骗,由于他居然能够使她受骗并遭到抛弃,她心目中的天使居然变成了粪土,而且还污辱她,欺侮她。她那浪漫主义的荒唐心受不了这...  

評分

两天半的时间,我读完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这是我读的第一部陀氏的作品。吸引我的是书名。 陀氏的故事都是那么的苦大仇深。可是我读完了这本书以后,内心却非常的平静。黑暗,丑恶,荒谬,好人遭遇不幸,结局悲惨,坏人继续其骄奢腐败的生活,没有得...  

評分

难以忘却的故事开头,一位凄凉的老人和他的狗悲惨的死去,将我们带入了这个压抑、愤怒和悲伤的故事。书中多次出现了“利己主义”这个词,如公爵所说,“人类一切美德的基础乃是最深刻的利己主义“,为我们刻画了一个个性格极端而鲜明,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这些“利己主义者”...  

評分

记得我第一次看这本小说,应该是在我十二岁的时候,初一或者初二吧。 那时候的我看这样的书并不能完全明白。看到俄罗斯人那些长得过分的名字忍不住皱眉。看完之后除了对故事情节的大概了解,就是一个模糊的印象:俄罗斯人的感情都好激烈啊……不是在大喊大叫,就是在大哭大闹,...  

評分

我们要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系列作品,西方文学老师首先推荐了这部小说,原因是这部小说在他的整个创作生涯中是比较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还比较容易看。一是篇幅较短;二是意思比较容易看懂。我拿到书后,先看了序。序里介绍,这部小说是作者整个创作生涯中的一部...  

用戶評價

评分

大師誌深筆長,洶湧澎湃的愛意與悲情的錶現,古拙深刻地對人心人性的描繪,令人心醉神迷。被侮辱與被損害的人成為內心和自尊的祭品,然而在這顛倒紅塵裏,公爵這樣的纔是正常人,高尚情操隻會被當做傻x。覺得阿廖沙特彆像《英兒》裏的顧城。ps前言無死角劇透,差評。

评分

這是至今看的第四本陀思妥耶夫斯基,至今我覺得終於可以說點什麼瞭,以前是直觀,現在可能確實理解瞭點兒。英國人史密斯女兒和外孫女,公爵娜塔莎阿廖沙卡佳萬尼亞(我)伊赫梅涅夫及夫人,侮辱損害的關係無需贅述,聖彼得堡陰暗潮濕的街道、房屋及暗色調的畫麵感,都在渲染瞭這種負麵氣氛。可陀氏描述的恰恰不是對卑鄙陰險的揭露批判。這樣的氛圍中想要弘揚的分明是愛和寬恕,終極式的,宗教式的,一如最後部分內莉的悲情自述。老人在女兒背叛及對傢庭造成毀滅後,女兒瀕死,老人卻猛然醒悟,去見最後一麵企圖獲得和解,可看到的卻是女兒冰冷的遺體,陀氏在這裏要高亮的是人間之愛,告訴人們隻有愛的光輝纔永不會滅,批判的是記仇的父親,而不是唾棄壞人作祟。一如《卡拉馬佐夫兄弟》第1頁寫的那樣:當愛再也不復存在,那可能便是地獄。

评分

一方麵,上流社會的虛僞自私、蠅營狗苟不斷侮辱與損害他人;另一方麵,底層人民的道德綁架、可悲的自尊心、對命運不公的絕望和自我戲劇化又讓自己不斷遭受被侮辱與被損害。

评分

殘酷而陰冷的剖析人性,被侮辱的人總是略帶自戀的欣賞自己所遭受的苦難,沉醉於自我犧牲的高尚之中,而損害他的人相信,人類一切美德的基礎乃是徹頭徹尾的自私。

评分

比普希金更悠長的情感鋪墊,完全靠對話撐起的劇情。全篇充斥著對同時期上流的諷刺和對果戈理和托爾斯泰的引用。故事發展神似毛姆的體係,卻又比<僞幣製造者>更露骨諷刺,結局完全超齣流俗的壓抑。他實在很喜歡用40這個數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