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晓星,江苏南通人。现从事报纸副刊编辑工作。著有《近世古琴逸话》、《梅庵琴人传》、《条畅小集》、《金庸识小录》、《七弦古意:古琴历史与文献丛考》、《古琴史事摭谈》(将出版),编有《人书俱老》、《和而不同》、《孙子二十讲》、《大家国学•金克木卷》、《高罗佩事辑》、《民国古琴随笔集》、《与古琴相遇》(将出版)、《徐立孙先生琴学著作集》(将出版)、《梅庵琴派史料》(将出版)等。
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碣石调·幽兰》回归中土、到二十世纪末的两个甲子之间,中国的古琴艺术在时代大潮中,也面临着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也是与当代古琴界血脉相连、为所有琴人所熟悉的历史阶段。本书讲述的就是这一百二十年间琴坛的轶闻趣事,涉及琴人一百五十余位,不仅包含了九十多篇掌故,还选配了近八十张图片,其中不乏首次正式面世的珍品。通过这些文字和图像,既重温历史,也开阔眼界和心灵。
本书用传统的笔记体裁进行撰写,却兼顾了内容的严谨。在每篇掌故之后,都注明了依据的文献出处;在全书之后,都列出了征引、参考书目及版权信息。此外,本书还特地作“人名索引”,方便读者查找;对书中涉及到的主要人物,还一一写出小传,便于读者理解。因此,一般读者固然可在本书中饶有兴味地看故事,关心古琴文化与艺术的读者却更可看到历史,看到人生,看到前辈的风范。
给古琴界编这么一本掌故书,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本。书中多是有趣的故事,并不涉及专门的学问,但又与专门的学问多少有点关系。对读者而言,可以看故事,可以尝趣味,懂琴的,不懂琴的,都可以看。通过书中揭示的近世文人与古琴的纠结来聆听传统中国文化的遗响,则是更有深意的事。书中另有许多难得一见的插图,有人物,也有实物,不但可以增益阅读之趣,本身也很有史料价值。
严晓星是来自江苏南通的优秀作者,虽然不是专业演奏古琴出身,但近年来出版的著作齐刷刷地都是说古琴界的那些钩沉往事,这本书讲述的就是这一百二十年间中国琴坛的轶闻趣事,涉及琴人一百五十余位,不仅包含了九十多篇掌故 ,还选配了近八十张图片。从名曲《碣石调.幽兰》与《...
评分开始学琴是在2011年的夏天。 偶然发现有一位师姐在学,想也不想就突兀地问人家在哪里学的,能不能带我去,于是就这么跟着跑去了。然后就开始学了。 学琴以来几乎再也没做过指甲,还一直保持着左手不留指甲,右手甲长两三毫米的奇怪造型,再后来左手的拇指和无名指时常磨弦的...
评分启发蛮大,原来做散淡文章也可如集邮,在一个专题上随手积下材料,年深月久便成一册好消遣读物。 一翻开即见粘着高罗佩绘叶诗梦小像,不禁大感兴趣。可惜内文中虽涉及高氏几次,但以其为主题的似只有两篇。其中“暗测节拍”一事若为真,便可见其还是带些西方性情的。 关于芝台...
评分在音乐爱好者连载时叫《琴边拊掌录》,结果一出书名字就变成这样直白而无味的了。再加上连载时都是彩图,而出书后只存聊聊几幅,其余都变了黑白…… 想想要是三联操作的话不知要好多少。 不过内容还是好的。
评分严晓星是来自江苏南通的优秀作者,虽然不是专业演奏古琴出身,但近年来出版的著作齐刷刷地都是说古琴界的那些钩沉往事,这本书讲述的就是这一百二十年间中国琴坛的轶闻趣事,涉及琴人一百五十余位,不仅包含了九十多篇掌故 ,还选配了近八十张图片。从名曲《碣石调.幽兰》与《...
恩。难得的枕边好书。
评分书中的记载其实比较平淡,但因为这本书我接触了古琴曲,而且非常的喜欢。真的是博大精深。不过我比较偏爱亲箫合奏的曲子,因为觉得单听古琴可能有点单调。大概还是我太肤浅。
评分古琴是弹给自己的。对古琴感兴趣大约是在大学,殊不知十年间古琴的价格如今已经高不可及。小书看起来毫不费力。接下来得搞搞清楚各个门派,多听听录音。如果给老外解释,这就是中国的斯特拉迪瓦里,不过初学者弹起来可比小提琴悦耳多了。
评分绿绮台一琴,从铭字到琴主,或是我族祖先遗产中较好的一部分。
评分绿绮台一琴,从铭字到琴主,或是我族祖先遗产中较好的一部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