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健三郎,日本著名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1935年出生于日本四国地区一个被森林围拥的小山村,少年时代在母亲影响下对鲁迅开始了此后不曾间断的阅读,大学时代在渡边一夫教授的引领下沐浴了欧洲人文主义的光芒,并由此走上了创作道路。1960年对中国进行的第一次访问,使得“农村包围城市”与文化人类学的边缘和中心之概念结合起来,最终演化为《万延元年的Footbabll》、《同时代的游戏》等诸多作品中的根据地/乌托邦。
1994年以《个人的体验》和《万元延年的Football》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大江健三郎更强烈地意识到作家的责任,借助《空翻》、《被偷换的孩子》、《愁容童子》、《别了,我的书!》等作品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并于《在自己的树下》、《两百年的孩子》等作品里表现了对新人、孩子和童子等未来之象征所寄予的希望……
作者是199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作者在中译本序中说:“论述了我一生的主题的,则是《冲绳札记》。”这是一本长篇随笔,作者设图在书中思考这样一些的问题:所谓“日本”这个近代国家是如何形成的?近代化的结果让它在世界,特备是在紧邻诸国中,居于怎样的存在?它真强大吗?日本人真正吸取了战败的悲惨教训了吗?于是,作者把焦点转向冲绳。那个叫琉球的国家是如何被纳入日本的?作者写了日本近代化历史中冲绳和冲绳县民与日本和日本人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在日本的侵略战争中作为日本唯一的地面战场的冲绳遭到美国袭击的冲绳战;他还论述了作为美军基地的冲绳以及由美国返还的冲绳县民在战后的续存状态。书中,作者不断追问:“何谓日本人?能不能把自己变成不是那样的日本人的日本人?”这种“黯淡的内省”却被日本政治右翼批判为“自虐”史观。《冲绳札记》并因此被推上审判庭。
读大江健三郎的《冲绳札记》源于自己的论文涉及到这方面的知识,在相关的论文中他的作品也反复被提到或被引用,然而自己一直借口蹩脚拧巴的翻译随意翻上两页就无心看下去了,还十分阿Q式地暗自嘲笑三联书店编辑的专业水准,现在想想自己真的是差点就错过了一本好书,在...
评分《冲绳札记》是一本很不适合旅行携带的书,因为太沉重,一般人背不动,飞机恐怕也载不动。虽然事实上它是一本薄薄的小册子。 我还是“执念”的带着这本书去旅行,跟着旅行团参加了一场冲绳海岛“阳光之旅”——到底是阳光之旅还是伤痕之旅,我的心里始终拧巴。大江健三郎笔下的...
评分在中译本《冲绳札记》的序言中,作者大江健三郎写道:“我在书中试图思考的问题是:所谓‘日本’这个近代国家是如何成立的?它果真强大吗?近代化的结果让它在(世界)、特别是在近邻诸国中居于怎样的地位?日本人真正吸取了战败的悲惨教训了吗?”该序言撰写于2009年,距该书...
评分情感与理性的完美结合,是认识冲绳、日本和东亚的一本非常好的著作。 我虽然不懂日语,但是感觉译者准确地传达出了作者的思想与感情。大江健三郎的文风本来就很晦涩,用语西化,能翻译到这种程度已经相当了不起了。 冲绳,于我们是既陌生又熟悉的名字,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只知...
评分《冲绳札记》是一本很不适合旅行携带的书,因为太沉重,一般人背不动,飞机恐怕也载不动。虽然事实上它是一本薄薄的小册子。 我还是“执念”的带着这本书去旅行,跟着旅行团参加了一场冲绳海岛“阳光之旅”——到底是阳光之旅还是伤痕之旅,我的心里始终拧巴。大江健...
没想到出发前看了这么一本事关民族性在政治和历史夹缝里裂变的严肃的书,可以和今村昌平《诸神的欲望》做对照。第一次读大江,觉得有一点影影绰绰的啰嗦,或许和此书诞生的时代背景(1969)和作者对鲁迅式杂文的推崇有关。
评分太棒了 让我敬佩的学者
评分琉球的丧失,将是中国的最大遗憾之一。
评分太棒了 让我敬佩的学者
评分著书的信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