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嫱,居住在北京的台湾人。台湾政治大学本科,美国波士顿大学硕士,北京清华大学博士,中国传媒大学及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讲师,棱聚商务咨询创意总监。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研究及咨询工作,拍摄记录片,研究流行文化,专注于偶像崇拜与粉丝文化研究。自称“文化买办”,“有机知识分子”,文化产业网站(www.wenhuaindustry.cn)创办人。
1949年,一百多多万国民党军队及家属带着不同的乡音、记忆和创伤,从大陆撤退到台湾。六十年来,他们心中带着重返大陆的期望,在眷村从暂时落脚到落地生根,从第一代到第二代人乃至第三代。而眷村,也从暂居之所,逐渐变为故乡。
六十年,一甲子的光阴,有太多可以记述,也有太多可以遗忘。不管记忆或忘却,历史从来没有离开我们。在这条时间的长河里,我们每个人都是参与者,每个人都有故事。差别只在,有些故事波涛汹涌如大江大海,有些故事缓慢清淡如小溪小流。
于是,我们邀请了15位不同领域、不同世代的人物,细细诉说眷村的一切。他们是朱天心、赖声川、王伟忠、张茂桂、毛训容、李俊贤等。他们就像15台照相机,在深浅不一的聚焦中,呈现出一幅幅即将消逝的眷村图景:眷村的形成、眷村的现状、眷村的凋零和保存、眷村文学、眷村爱情、眷村女性、眷村美食、黑帮少年、寻根之旅、家族变迁、眷村方言……所有的叙述,都将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台湾。
眷村,见证了台湾六十年的发展,也承载了两岸六十年的情感与记忆。
◆ 1987年两岸开放探亲伊始,眷村子民如鲑鱼回游彼岸,而人事全非,返乡路径从某个角度看,已经缝合,眷村子民绝大多数已在台湾安居生根,眷村生成故乡,因此,返乡在那一刻,既是回去又是回来。 家乡的模糊,是人类对于土地复杂的归属感。乡愁究竟从何而来? ◆ 什么是台湾...
评分【深圳晚报】文学依然是一个令人感动的词 韩浩月 是文学的商业化退潮了吗?当回顾2010年图书市场的时候,不免产生这个念头。而事实上并非如此,文学商业化的浪头不但打得很高,而且没有规律、毫无章法,一些大的民营书业,或是出于提高码洋为上市作准备,或是抢占...
评分眷村,曾经在台湾各地如杂草般生长,开枝散叶,如今默默淡出,成为消失的历史痕迹。眷村人,眷村事是台湾的一页历史,承载了那年代一群老兵的记忆。眷村的公共浴室、公共卫生间、公共厨房撩起我对儿时那片平房生活的回忆。眷村人简朴的生活片段让我一次又一次的想念我儿时的点...
评分是在光谷书城看完的这本书,有一种淡淡的回味,带起的是宝岛四溢的海风,自有一番味道。很中意书本后半部分王伟忠的那段,还有她大厨级别的姐姐,在康熙上听过她的声音,一口一口的京片子泛着民国的余味。看这本书让你想起一个时代,那是最好的时代是最坏的时代,或许台湾的意...
评分出席嘉宾有《宝岛眷村》的主编张嫱女士,作者吴忻怡女士,和王伟忠先生(话剧《宝岛一村》主创)等。 活动的具体流程如下: 13:30 - 14:00 观众入场,媒体签到 14:00 - 15:00 主持人与嘉宾互动分享,关于眷村和新书《宝岛眷村》 15:00 - 15:30 观众与嘉宾互动 15:30 沙龙活...
15位的文字。有的实在是烂。拖跨了此书。
评分想看故事,可惜没看到。那就明儿看宝岛一村吧。
评分第一次知道那时(1952年--1959年)为了维系战斗力,防止家事牵挂,蒋政府对撤退到台湾的军队实行“禁婚令”,六十万的士兵,特别是中下层,这样人为的被“命运”。那一代的人,无论海峡的这岸和那岸,人生、生活、家人、性格,都在命运的巨大洪流中随波飘荡。而一切终将随风而去,我们的唏嘘,到底只是想像表层的隔靴搔痒。
评分比文字记录下来更多的,是隐隐在字里行间的活生生的人
评分第一次知道那时(1952年--1959年)为了维系战斗力,防止家事牵挂,蒋政府对撤退到台湾的军队实行“禁婚令”,六十万的士兵,特别是中下层,这样人为的被“命运”。那一代的人,无论海峡的这岸和那岸,人生、生活、家人、性格,都在命运的巨大洪流中随波飘荡。而一切终将随风而去,我们的唏嘘,到底只是想像表层的隔靴搔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