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05
东北城市年鉴2008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东北城市年鉴2008》主要内容:以科学发展观推进东北城市发展研究众所周知,城市发展在人类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历来都占有举轻若重的地位。城市文明很大程度上代表着人类文明和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先进文明”英文的词根,在拉丁文里的意思是“城市”的意思。城市是人类各种活动集中的地区。随着新理论的发展,在区域经济研究中,以城市为研究单位日益证明是可行的。在我们广阔的国土上,星罗棋布地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城市。城市体系,宛若茫茫宇宙中的天体系统,“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城市体系,又犹如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各种生物、要素以不同的方式共同存在于一个天空下,共同演绎着物竞天择的进化故事。我们知道,城市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进入到新的发展历史阶段,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的战略思想。中国也正在经历着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化的进程。短短的十几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已经从原先的不足20%增长到45%左右。随着城市化率的不断提高,城市发展也成为一个日趋重要的课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一条正确的城市发展道路。城市化与市场化、工业化、国际化、科技化发展相互促进,使我们逐步走向更加富裕的小康社会。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走集约化发展、统筹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新型城市化道路,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统筹城乡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东北地区是我们伟大祖国神圣版图的一部分,东北城市体系也是中国城市体系的一部分。我们东北的城市犹如一串串珍珠,洒落在东北苍茫的草原与林海中。东北是国家最主要和最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在近现代发展史中,东北以重工业为基础的城市发展较早。受自然禀赋、人口流动、外国殖民主义侵略以及国家发展战略、经济体制等因素的影响,东北城市化道路充满了曲折变化。同时,在东北内部,结合自然地理与经济发展,东北的城市体系构成与区域经济格局也在不断演进变化之中。从空间分布上,城市被农村包围着。城市与农村是有区别的,又是有联系的。城乡统筹是必然的现实的选择。东北的城市建立在“北大仓”的旁边,可谓“衣食无忧”。实际上,多年以来,东北地区已经正在逐步形成一条具有东北地方特色、与内地其他地区存在明显差异的城市发展道路。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逐步形成了一条正确的城市发展道路。与此同时,东北地区的城市化发展与城市建设也取得了新的成就,城市基础设施得到明显的改善,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城市面貌有了巨大的改观。但同时,东北地区城市发展与先进地区也逐渐产生了差距,也存在一些需要克服的重要的问题。另一方面,在人们的思想认识上,对东北地区的真实城市化率和城市体系、城市结构、城市发展动力、城市发展道路选择等问题也存在争论。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幅员广大、内部差异较大的发展中大国。在统一的社会经济制度下,中国的各个地区应该有自己发展模式。对于具体的区域而言,城市化发展路径受人口、土地、资源、制度等约束,需要做全面的特定分析。东北城市的发展,应该走有自己特色发展道路。在近现代发展史中,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东北的城市化道路充满了曲折变化,从而积累了许多正面的发展经验和负面的教训。当前在对东北城市化进程的研判中,存在两方面的认识:一方面,简单地从城市化率单项统计指标看,认为东北城市化水平居于全国前列, 城市规模不断发展,初步形成了较完整的城镇体系格局;另一方面,则承认东北城市化水平存在“虚高”的成分,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城市竞争力不高,城市生活质量不高。本文研究的基本立场是,必须承认,在加快城市化、实现城乡统筹、增强综合竞争力的发展过程,东北地区与珠三角、长三角发达地区相比较,存在不小的现实差距,同时尚有不少可为空间。缺乏深刻认识,无所作为的思想是错误和危险的。
从历史发展的路径依赖看,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国内城市发达地区相比,东北地区城市发展有着不同的发展动力和发展路径。横向与发达地区相比,东北地区城乡对立、城乡分割严重,缺乏从下往上的城市化、工业化的强大动力,城市体系结构不合理,缺乏从“城镇—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型城市”的动力传输。从事物发展的另一面,作为后发地区的东北,其城市发展完全可以避免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村村点烟,镇镇冒火”的小城镇发展模式南方地区城市化的特点是自下而上,循序渐进。从资源的最终使用效率来看,这可能不是一条最佳路径,当然从路径依赖的角度看,可能是最佳的路径选择。。总之,一方面,东北土地便宜,劳力贵,人口流动性强,土地对农业劳动力的约束弱黑龙江垦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劳动生产率、农业机械化率、科技贡献率、农业标准化率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商品化率达到91.5%。粮食综合单产826斤,劳动力人均产粮29吨,高于世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农场职工家庭人均纯收入9525元,是全国农村平均水平的两倍。垦区户均经营土地面积200亩,相当于荷兰水平;其中35%的家庭经营了垦区82%的耕地。。另一方面,东北大城市在全国的地位相对领先,更容易实现人口集聚,有利于节约土地和节能减排。东北地区城市化的道路模式,不同于发达地区,也不同于华中、西南、西北地区;应该另辟蹊径,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跳跃式的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按照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为重点,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另外,我们还要以城促乡,城乡统筹,以城市化带动工业化、信息化、一体化的发展十七大报告的表述标志着我国长期以来关于优先发展大城市,还是小城镇的两种不同的城市化道路的争论已经基本结束。人们普遍认识到,限制城市规模的做法,从理论到实践都是错误的。。在过去的30年中,中国城市体系与空间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目前基本形成了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以城市群为主体的较为完善的城市体系。随着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的实施,东北区域协调和整体发展的格局也已初步形成。即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以后,东北城市群的框架已经初步形成。在国家“振兴东北”战略的指引下,我国东北地区的城市正在蓬勃发展之中。以长春市首倡的东北四城市(4+3)市长峰会等活动为代表的东北城市合作与一体化也已经取得巨大成就。
当前,随着“京津唐”成为开发热点,资本、技术北移趋势明显,大渤海开发时代已经到了。东北将进一步融入环渤海经济圈,东北的吉林、黑龙江和华北的山西、内蒙古也都将成为环渤海的腹地。因此,我们要跳出东北看东北,在更广泛的背景下认识东北的地位和作用;把东北建设成为一个大的综合改革试验区,一个改革开放的新的先行区。随着“中国奇迹”的深化发展,在二十一世纪的早中期,以我国东北为中心的东北亚开发时代必将到来。
从当前全国应对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全局来看,东北地区实体经济基础坚实,抗风险能力较强,回旋余地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东部沿海外需下降的劣势,使区域经济发展更加协调。在经济周期波动上,在全国范围内,东北地区应该争取“降得慢,起得快”,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因此,在当前形势下,应该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振兴战略,及时制定新的政策措施,逐步建立支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长效机制,努力把东北地区培育成全国经济新的增长极。
我们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发展,生产要素的流动加快,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和部分服务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明显;有利于东北老工业基地城市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吸引外资和先进技术。城市化、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将为经济增长创造巨大的空间。国家继续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发达地区到东北投资的势头强劲,有利于我们积聚各种生产要素的发展。但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持续,国内外宏观形势跌宕起伏,世界经济增长总体在下滑,国内经济受到严重的影响。如何坚定信心,积极应对,化危为积,坚定不移地实施投资拉动和重大项目建设,全力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东北作为我国的老工业基地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城市化速度仍然较低。城市化的道路仍然任重道远。东北存在着大的外部不平衡和内部不平衡。外部不平衡突出表现为,东北城市的发展水平、竞争力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可能,同时,还面临广大中西部地区的有力竞争。东北地区的对外开放也较落后,甚至有可能落后于西南、西北地区。作为老工业基地和资源枯竭城市,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内部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从地理和城市结构、分布角度看,城市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各类城市之间差异较大,在广阔的区域范围内,基础设施建设尚未完成,人口、资源的集中、匹配尚未完成;在人口流动加速的同时,东北的失业率仍然较高。东北中心城市的区域中心作用不强,辐射带动功能差,城市与城市之间的横向联合薄弱,一体化、同城化落后。
国家实行的振兴东北战略,为东北地区的城市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国家提出的兼顾“五个统筹”的战略思想,应该成为科学发展观指引下的东北城市与区域发展根本指导思想。必须采取综合性的有力措施, 保证东北衰退城市的复兴。如何坚持科学发展的道路,建设成为具有地区特色,统筹协调发展的老工业基地的城市,成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典范发展目标,成为我们东北地区城市发展的首要任务。
多年来,东北城市曲折发展的过程积累了许多正面和负面的发展经验。振兴东北是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在国家强调“区域统筹、城乡统筹”等“五个统筹”战略的思想基础上,研究东北城市的发展,很有必要。本文根据“五个统筹”的基本思想,对当前东北城市的发展状况与趋势、资源型城市转型、竞争力变化与东北城市的一体化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在全面研究的基础上,本课题组在充分挖掘利用东北城市发展道路的地方特色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东北城市化发展的各项政策建议。本课题组认为,所谓有东北特色的城市发展道路,应该是:
面向二十一世纪东北亚时代的大背景,从东北当地的资源禀赋和历史轨迹出发,在充分利用东北农业生产国际优势的基础上,实现城乡统筹;加快经济结构和社会体制转型,加快人口流动和人力资源开发,促进人民生活福利增长;保持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分类引导,因势利导,完善城市体系布局;在对内对外开放的基础上,增强城市竞争力的一条注重速度与质量的城市发展道路。在中央2004年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中,提出要推进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渗透。城市科学是一门(或一群)综合性的学科,但是它浸透深刻的人文思想和丰富的人文关怀。城市科学是开放的科学,它不仅是学者的科学,也是企业家、公共服务人员的科学,更是各种社会单元,乃至弱势群体的科学。我们虽然力量薄弱,但愿意以《东北城市年鉴》为平台,开展以东北城市为对象的各学科的交叉综合研究,吸纳社会各界的力量,使学术界、企业界、政府共同合作,共同发展,共同受益。
《《东北城市发展报告》坚持系统研究的方法。一方面,在较小系统的研究基础上,进行综合研究;另一方面,以综合研究的成果指导分系统的研究。对有东北特色的城市发展模式的研究包括:城镇化发展历程、城市土地规划与利用、创新型城市建设发展、资源衰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辽宁中部城市群发展、哈尔滨城市经济发展等方面。我们坚持专业研究,坚持理论与实证相结合,对城市发展涉及的方方面面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研究涉及了房地产、公用事业、环保与节能减排、对外开放及边境贸易、文化产业与文化市场灯方面。城市社会与法制发展的研究,涉及了城市社会保障、住房保障体系、劳动就业、城市立法、社区管理等方面。我们期待着我们的研究不断深入、扩展,并且能与实践相结合。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东北城市年鉴2008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