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江西九江市修水县客家人,1890年7月3日生于湖南长沙,1969年10月7日卒于广州,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诗人(之一)、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清华百年历史上,四大哲人之一,另外三位是叶企孙、潘光旦、梅贻琦。其父陈三立是“清末四公子”之一、著名诗人,祖父陈宝箴(支持变法的开明督抚)曾任湖南巡抚。因其身出名门,而又学识过人,在清华任教时被称作“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
本书为作者有关中古史之相关论文集。尤其注重史籍与社会之结合。治中古史者所不可不读也。
陳寅恪先生《金明館叢稿初編》(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9年再版。下引此書,注明篇名及頁次)凡有論文二十篇,蓋多及於歷史而少論及其他。余於歷史,孰甚少瞭解,故於具體之史實不敢論及;況此書之論文,皆垂範之作,實非數千字而可窮盡其意。故僅舉讀此書之幾點淺陋...
评分 评分不见识深刻就永远不知道什么是肤浅,现在读书氛围浓厚了,也常听人谈读书、谈历史、谈文学,对不起,绝大多数都是肤浅浅薄至极的,疗治这种肤浅病的良药,就是陈寅恪先生这样的真学者了,先生偏又极谦虚,著作多名以“稿”,其意是仅以筚路蓝缕之草稿自认,而不敢以传之后世之...
评分读陈寅恪《桃花源记旁证》和唐长孺《读“桃花源记旁证”质疑》小结 陈先生将《桃花源记》的历史叙述放在刘裕入关灭后秦之时,此刻正处于战争时期,陈先生自然会将坞堡放在战乱的背景下,而忽略了坞堡除却流亡集团所建,躲避战乱外,尚有为朝廷所立防御外敌之用。唐先生认为《桃...
评分十四年五月十九日阅讫于长沙望岳楼,筱堂记。
评分大开眼界
评分大开眼界
评分开启一代学术风气
评分十四年五月十九日阅讫于长沙望岳楼,筱堂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