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變文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唐代變文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Victor H.Mair
中國佛教文化齣版有限公司(香港)
楊繼東
1999
267+240
$49
精裝
9789627571131

圖書標籤: 隋唐五代  梅維恒  敦煌  復旦    變文  佛教  佛學   


喜歡 唐代變文 的讀者還喜歡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发表于2024-11-26

唐代變文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唐代變文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pdf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唐代變文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圖書描述


著者簡介

Victor H. Mair (born 1943) is a Indo-Europeanist and Sinologist, and a Professor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in the Department of East Asian Languages and Civilizations at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hiladelphia, United States. Professor Mair has edited the standard Columbia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the Columbia Anth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Literature.

Dr. Mair received his Ph.D. from Harvard University in 1976. He has taught at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since 1979. He is also founder and editor of Sino-Platonic Papers, an academic journal examining Chinese, East Asian and Central Asian linguistics and literature.

Dr. Mair specializes in early vernacular Chinese, and is responsible for translations of the Dao De Jing and the Zhuangzi. He has also collaborated on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on the archeology of Eastern Central Asia. The American Philosophical Society awarded him membership in 2007.

Three of Mair's former students characterize his wide-ranging scholarship.

Victor has always cast his nets widely, and he could routinely amaze us with observations far afield from the Chinese text we were reading in class. Today people often attempt to simulate this cosmopolitanism under the rubric of interdisciplinary study, but for Victor, it was quite untrendy: he simply had an insatiable appetite for knowledge and pushing boundaries. Indeed, border-crossing has been our mentor's dominant mode of scholarship, a mode that has constantly interrogated where those very borders are both geographically and categorically. Though never sporting fashionable jargon, Victor has always taken on phenomena and issues that engage aspects of multiculturalism, hybridity, alterity, and the subaltern, while remarkably grounding his work in painstaking philological analysis. Victor demonstrates the success of philology, often dismissed as a nineteenth-century holdover, for investigating twenty-first-century concerns. (Boucher, Schmid, and Sen 2006:1)

Contents [hide]

1 Pinyin advocacy

2 References

3 Works written or edited by Victor H. Mair

4 External links

[edit] Pinyin advocacy

Professor Mair is a long-time advocate for writing Mandarin Chinese in an alphabetic script (viz., pinyin).

In the first edition of Sino-Platonic papers (1986), he suggested the publication of a Chinese dictionary arranged in the same familiar way as English, French, or Dungan dictionaries: "single-sort alphabetical arrangement" purely based on the alphabetic spelling of a word, regardless of its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Most Chinese words are multisyllabic compounds, where each syllable or morpheme is written with a single Chinese character. Following a two-millennia tradition, Chinese dictionaries – even modern pinyin-based ones like the Xinhua Zidian – are regularly ordered in "sorted-morpheme arrangement" based on the first morpheme (character) in a word. For instance, a Chinese dictionary user who wanted to look up the word Bābāduōsī 巴巴多斯 "Barbados" could find it under ba 巴 in traditional sorted- morpheme ordering (which is easier if one knows the character's appearance or radical but not its pronunciation) or under baba in single-sort alphabetic ordering (which is easier if one knows the pronunciation). The following example is adapted from DeFrancis (2000:10).

1bābā 叭叭 on. ① crack! crack! ② snap

2bābā 粑粑 n. 〈topo.〉 cake

3bābā 吧吧 r.f. 〈topo.〉 loquacious

4bābā 巴巴 suf. (of limited occurrence) very; intensely | gān∼ very dry ♦ n./v. poop; doodoo; poopoo ♦ attr. coagulated; forming a crust

bǎba 㞎㞎 n. 〈coll.〉 excrement (of a baby) [this uncommon Unihan U+378E character is unavailable in UTF-8 encoding]

bàba* 爸爸 n. papa; dad; father

Bābāduōsī 巴巴多斯 p.w. Barbados

bābǎi* 八百 num. eight hundred

bābǎi Luóhàn 八百羅漢[--羅漢] n. 〈Budd.〉 the eight hundred Buddhist saints

bābàizhījiāo 八拜之交 n. sworn brotherhood

bābajiejie 巴巴結結[--結結] r.f. 〈coll.〉 haltingly; falteringly; barely succeed in handling sth.

In 1990, after unsuccessfully trying to obtain financial support for an alphabetically collated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Mair organized an international team of linguists and lexicographers who were willing to work as part-time volunteers. Under the editorial leadership of John Defrancis, they published the first general Chinese-English single-sort dictionary in 1996. According to the "Acknowledgments" (1996:ix), "This dictionary owes its genesis to the initiative of Victor H. Mair of Pennsylvania." A revised and expanded edition was published in 2000.

[edit] References

Boucher, Daniel, Neil Schmid, and Tansen Sen. 2006. "The Scholarly Contributions of Professor Victor H. Mair: A Retrospective Survey", Asia Major 3.6:1-12.

DeFrancis, John, ed. 1996. The ABC [Alphabetically Based Computerized]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ISBN 0-8248-2766-X

DeFrancis, John, ed. 2003. ABC Chinese-English Comprehensive Dictionary.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Mair, Victor H. 1986. "The Need for an Alphabetically Arranged General Usage Dictionary of Mandarin Chinese: A Review Article of Some Recent Dictionaries and Current Lexicographical Projects", Sino-Platonic Papers 1:1-31.

[edit] Works written or edited by Victor H. Mair

Sino-Platonic Papers

danger + opportunity ≠ crisis -- an essay by Mair debunking a common saying about Chinese characters

Works listed in Library of Congress (Chronological order)

Victor H. Mair, Tun-Huang Popular Narratives (Cambridge [Cambridgeshire] ;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Influences from India seen in texts from Dunhuang caves.

Victor H. Mair, Painting and Performance : Chinese Picture Recitation and Its Indian Genesis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88).

Victor H. Mair, Cheng Mei Bo Wang, Mei Cherng's "Seven Stimuli" And Wang Bor's "Pavilion of King Terng" : Chinese Poems for Princes (Lewiston, NY, USA: E. Mellen Press, 1988).

Victor H. Mair, T'ang Transformation Texts: A Study of the Buddhist Contribution to the Rise of Vernacular Fiction and Drama in China (Cambridge, Mass.: Council on East Asian Studies Harvard University: Distributed by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9). Popular narratives of Buddhist motifs, known as bian wen (變文)

Laozi, Victor H. Mair, tr. Tao Te Ching: The Classic Book of Integrity and the Way (New York: Bantam Books, 1990).

Victor H. Mair Yongquan Liu, Characters and Computers (Amsterdam, Netherlands ; Washington: IOS Press, 1991).

Victor H. Mair, The Columbia Anth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Literatur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4).

Victor H. Mair, The Bronze Age and Early Iron Age Peoples of Eastern Central Asia (Washington, D.C.: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Man Inc.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Museum Publications, 1998).

Zhuangzi Victor H. Mair, tr. Wandering on the Way: Early Taoist Tales and Parables of Chuang Tzu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8).

Songling Pu, Denis C. Mair Victor H. Mair, tr. Liaozhai Zhiyi Xuan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s Press, 2000).

J. P. Mallory and Victor H. Mair,The Tarim Mummies: Ancient China and the Mystery of the Earliest Peoples from the West. (2000). Thames & Hudson. London. ISBN 0-500-05101-1

Victor H. Mair, The Columbia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1).

Songling Pu, Denis C. Mair Victor H. Mair, tr. Liao Zhai Zhi Yi Xuan (Beijing Shi: Wai wen chu ban she, Di 1 ban., 2001).

Victor H. Mair, Nancy Shatzman Steinhardt Paul Rakita Goldin, eds. Hawai'i Reader in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05).

Victor H. Mair, Contact and Exchange in the Ancient World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06).

Victor H. Mair and Erling Hoh, The True History of Tea (Thames & Hudson; illustrated edition, 2009). ISBN 978-0500251461 (Hardcover).

[edit] External links

Official homepage

Works by or about Victor H. Mair in libraries (WorldCat catalog)

Retrieved from "http://en.wikipedia.org/wiki/Victor_H._Mair"

從“和平誌願者”到“漢學傢”——訪著名漢學傢梅維恒教授

訪談對象:梅維恒

訪談者:戴維(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2005屆碩士)

梅維恒教授(Prof Victor H. Mair),現職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考古及人類學博物館顧問,研究範圍包括中國語言及文學、考古、比較文化研究。目前,他也是香港大學中文係客座教授。

梅維恒教授早年畢業於達特茅斯學院後,於1965年加入美國和平隊(US Peace Corps),在尼泊爾服役兩年。1967年鞦,他進入華盛頓大學學習印度佛經、中印佛教、藏文及梵文。翌年,他留學英國倫敦學院亞非學院,學習梵文。後他報讀哈佛大學東亞語言及文明係博士學位課程,以敦煌唐代變文為論文題目,並於1976年獲得該係博士學位。

1976-1979年三年間,他在哈佛大學東亞語言及文明係擔任助理教授。1979年起,他任教於賓夕法尼亞大學東方研究係(現稱亞洲及中東研究係),主攻佛教通俗文學和中印文化交流史。

梅維恒教授近年在中國新疆塔剋拉瑪乾沙漠進行的考古研究,為學林一時之佳話。事緣1987年,新疆自治區烏魯木齊展齣一批在塔剋拉瑪乾沙漠齣土的古屍。梅維恒教授對此産生濃厚興趣,他鍥而不捨地遊說中國政府,消除瞭中國政府因“疆獨”問題而産生的政治憂慮,從全球網羅考古學、基因學、語言學及歐洲、亞洲、中東地區曆史方麵的專傢,於1993-1997年間,趕赴新疆,對這批古屍及其墓穴進行深入的研究,從而發現瞭塔剋拉瑪乾沙漠迄今為止最早的文明遺跡。這個文明生存於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200年間,其人種為高加索種,其語言、文化、生活習俗等與當時中歐、安納托利亞(今土耳其)、伊朗等文明相似。這一驚人發現,為古代文明、考古、曆史、歐亞文化交流等方麵的學術研究掀開瞭嶄新的一頁。

本文是作者於2004年8月24日“北京論壇”召開期間在五洲大酒店二層咖啡廳對梅維恒教授的一次采訪記錄。梅先生很健談,說話很有感染力。言談中無處不體現齣他的率真與性情。事後有朋友告訴我“梅先生每次學術討論會都很投入,發言總會大大超齣規定時間”!要不是梅先生不得不趕赴其他約會,相信我們這次訪談會持續得更長。

戴:梅教授,您好!您是在什麼地方齣生的?我們想瞭解一些您早年的經曆。

梅:我是美國中西部一個叫俄亥俄的地方齣生的,有趣的是那個地方叫做“東廣東”,叫East Canton,所以有的中國人問我:“你是從哪裏來的”?我就說:“我是廣東人!”因為廣東在英文裏就是叫Canton,所以我說我是東廣州人!那裏實際上是個小村子,我是1943年齣生的,大概半個多世紀以前瞭。

戴:那為什麼你後來去瞭SOAS(倫敦亞非學院)?在那裏拿瞭學位。

梅:恩,是這樣子的。我讀大學,就是讀本科的時候,我是讀中世紀英國文學的。根本對中國沒有一點認識,隻知道有一個孔子,知道孔子說瞭很多的聰明的話。其他知道的關於中國的就是:中國在地球的對麵,在地球的下麵。其他就一點都不知道中國是怎麼迴事瞭。連中國有長城我都不知道,小的時候我一直在一個小村子裏。後來我大學畢業瞭,我為瞭為全世界人民服務,我就去參加瞭美國的一個“和平工作團”,成為瞭一個Peaceful Volunteer。這樣我就被派到瞭尼泊爾,喜馬拉雅山那裏。你看我現在穿的馬甲,就是因為是尼泊爾的衣服,已經穿瞭快四十年瞭。

戴:哦!原來這是尼泊爾的衣服!

梅:對,是尼泊爾的衣服。我在那裏受的影響很大!本來我服務瞭兩年迴去以後,我還想讀英國文學。可是,那時我去一個基金會接受麵試,因為他們要給我奬學金,他們那些人都是歐洲文學、歐洲曆史的專傢,都是些非常有名的老教授,他們來麵試我。可他們說:“嘿,我們不要聽你講什麼英國中世紀的文學,我們想知道你在尼泊爾學到瞭什麼?請你給我們講尼泊爾的風俗、尼泊爾的宗教……”然後我就開始講很多象《羅摩衍納》、《摩訶波羅多》一類的印度曆史敘事長詩。他們都非常感興趣,我就一直講瞭幾個鍾頭。後來他們說:“梅先生,我們很想給你一個奬學金,可是請你讀有關亞洲的東西,不要讀西方的東西。這是他們的建議,我本來是沒有這個想法的。

戴:那其實從這就可以看齣,您對這些是很有天賦,很有感覺的。您就隻是在那邊當誌願者,而迴來後就可以對這些東西如數傢珍!

梅:可能是這樣吧。所以我開始學中文非常得晚。現在很多年輕人在高中或至少在大學就可以開始學中文,我在大學的時候根本沒有接觸任何中國的東西,然後參加瞭和平隊兩年。那時我已經二十四、五歲瞭。然後我就用他們給我的奬學金,去華盛頓大學開始學佛教,在西雅圖。

戴:現在邵瑞祺(Prof. Richard Salomon)教授在那裏!

梅:對!Prof. Richard Salomon是我現在的大學——賓大畢業的,現在在那裏,那是一個非常好的大學。因為我是想學佛教,那個時候西方最好的學佛教的地方應該就是華盛頓大學,非常得強。然後我去看我的指導老師,問他我應該選什麼課,他就問我 “你認真嗎”?我說 “我當然認真”!他說那你第一個學期要學梵文、藏文、日語,還有漢語。每一個都是非常難的語言。

戴:對,對!尤其是Sanskrit。

梅:對,Sanskrit是有著最復雜的語法,詞匯也最豐富。而對你們中國人來說不難的漢語,對我們來說是有著最復雜的字型,漢字是世界上最難的文字。所以第一學期我幾乎死掉瞭,負擔太重瞭。後來我又得到一個更好的,非常好的奬學金,叫Marshall奬學金。當年二戰的時候,歐洲被炸得一塌糊塗,美國給歐洲很多錢重建,這完全是齣於好意的,美國當時給瞭歐洲很多的錢。為瞭感謝美國,英國有個基金會給美國提供瞭這個奬學金。這是一個非常高的奬學金,每年美國全國大概隻有20個人能有這個機會。然後我就被送到瞭SOAS。我在那裏繼續學我的佛教,那時我大概25歲,可是我心裏卻很不安,不知道自己該乾什麼,於是決定去做一個“流浪漢”。什麼都不想做,心裏麵很空、很虛。所以我讀瞭半年後我就放棄瞭那個很好的奬學金。不知道應該乾什麼,覺得什麼都很空。

戴:這是不是和學佛教有點關係?

梅:恩,可能是吧。覺得看破瞭一切,覺得什麼大學學位,什麼都沒有意思。所以我就迴到瞭美國,也沒有工作,也沒有收入,很窮。就是要“尋找自己”!當時可以說是放棄瞭美國最好的那個奬學金。而在以前學得那四個語言裏麵,我就對中文特彆有感情。我覺得中文非常非常重要。

戴:為什麼?

梅:因為那個時候美國和中國的關係很壞。尼剋鬆剛剛訪華,中國剛剛有點開門。可是中美關係還是很緊張。並且我覺得,中國有半個世紀,很長的一個時間被關起來,完全被孤獨瞭。而中國人對外麵也很隔膜,不知道是怎麼一迴事,因為大傢沒有什麼來往,所以一定有很多的誤解,也一定有很多的不平,包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在韓國戰爭中,這裏麵也一定有很多的仇恨。所以我想我要想些辦法,幫助中國,幫助美國,也讓全世界都比較得和諧,就象這次得大會的主題一樣,讓大傢不要互相敵對。我覺得這是我得任務!

戴:這種想法是不是和你以前作為“和平誌願者”經曆有很大的關係?

梅:對,有著非常非常大的關係。如果我沒有參加“和平工作團”,我今天就不可能在這。因為我就不可能開始做這種研究,我做的一切,包括象“敦煌變文”二十年的研究,然後新疆乾屍的研究。尤其那個關於新疆乾屍的研究,在西方影響力非常得大。當然我不是說我自己做瞭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有些時候一個情況,一個機會會影響曆史。所以恰好我去參加“和平工作團”,不然那些新疆的乾屍可能還是沒有多少人理解。我本人應該是一個曆史學傢、文學史傢,本不應該去研究那些乾屍,這不是我的任務,也不是我的特長,這應該是一個考古學傢去研究。可是,西方人,象李潤權、羅泰他們一點興趣都沒有;而中國的考古專傢也沒有多少興趣,象王炳華他們隻專心於在那裏做他們自己的工作。我就發現這些乾屍是落在亞歐大陸的中間,中國的專傢、西方的專傢都不去碰他們。所以我說我必須去做這件事。所以我就把自己變成瞭一個考古學傢。如果我沒有去參加“和平工作團”,我就不會在這裏瞭。我不會去教漢語,教文言文,我非常喜歡教文言文!

戴:非常有意思!您其實一下子已經把我本來還想問的一個問題迴答掉瞭,因為我本來就是準備要問,為什麼你從研究唐代變文、佛教文學轉而研究新疆古屍?

梅:關於這個問題,我還可以具體的談一談!為瞭研究敦煌變文,我去敦煌好多次,也到瞭新疆。80年代的時候,我常常去中亞,當然那個時候我不是為瞭研究乾屍,而是為瞭研究中印文化交流史。但那個時候我也開始對伊朗發生興趣,我發現象粟特人,於闐人他們都是伊朗係民族。對中國來講,大傢都知道佛教是從印度來的,所以包括我在內都覺得印度很重要啊,印度對中國的文化有很大的影響。但伊朗也很重要,我現在的一個重要的任務有一個就是要介紹伊朗對中國文化的影響,這是一個更難的題目,因為伊朗的文化在中國沒有一個象佛教這樣的載體,但確實他的影響力非常得大,隻是人們現在還不太瞭解。1988年的時候,我帶瞭一個美國斯密森博物館的高級訪問團到瞭烏魯木齊的那個新博物館,一進那個博物館,發現有一個新的展覽,那就是他們第一年展齣那些乾屍。當我看到這些東西的時候,我一下就濛住瞭。我不敢相信,我還以為是中國為瞭促進旅遊在騙外國人,怎麼可能會保存得那麼好?我以為是蠟人!皮膚、衣服都保存得很好,那可是公元前1500-1000年的乾屍啊。又一看就是歐洲人的樣子,這是怎麼可能呢?而其中有一個還特彆象我的二哥,我就叫他“Ur-David”,因為我二哥叫David,“Ur”是非常古老的意思,這是德語。他真的非常象我的二哥,我照瞭我的二哥的照片,每次我演講的時候就把我二哥的照片打齣來,再把那個乾屍的照片放上去,看起來真的就象一個人!觀眾們也都笑!當時看到這些乾屍之後,我就一下子呆住瞭,我也忘瞭我本來是要乾什麼的,我就對那些我陪的客人們說你們先迴去,我現在不能離開這個屋子。然後我就在那裏繞來繞去,仔細看每個乾屍的每個部分。然後我就想,我是沒有資格去研究這些的,我也不想去研究,因為我是搞中世紀佛教通俗文學的,我不是考古專傢。但這個給我印象非常得深,一直到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改變瞭我的想法。那是在1991年9月的時候,美國的很多報紙,象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各大報紙都在第一頁刊登瞭一個很轟動全球的消息。

戴:Ice Man!

梅:對,就是“冰人”——Ice Man。那個時候我正在北卡,我現在迴想起來,我一下起瞭雞皮疙瘩。當時我就坐在一個小屋子的書桌前讀報紙。要知道那個“冰人”就是在我父親的老傢被發現的,我父親小的時候就在那山上牧羊牧牛。我讀完之後,發現說會有一個軍隊的研究者去研究那一個“冰人”。我心裏就很不平,為塔裏木盆地的那些乾屍很不平,他們在那裏沒有人去管他們。於是當天我就開始打電話,開始到處寫信,開始找錢。我還給王炳華寫信,當時我還和他不認識,我就直接寫“新疆考古研究所所長”收,問他我能不能去做研究。我還給美國最好的基因專傢Luigi Luca Cavalli-Sforza,斯坦福大學的教授打電話,那時他已經七十多歲,問他願不願意幫我忙來研究這些乾屍,結果他一下就也很感興趣,說:“梅先生,這實在是太重要瞭!”然後他就告訴我應該申請什麼錢,並且願意和我閤作。所以我這個關於乾屍的課題一切都很順利,包括Mallory教授也是主動來找我要和我一起閤作,他是非常著名的研究印歐人的專傢。

戴:是!他寫瞭非常著名的《In search of Indo-European》。

梅:對,1996年我在賓大開瞭一個很大的會議,請瞭不同領域的專傢來討論這些問題。後來齣瞭兩冊書。

戴:非常好的書,Prof. Di Cosma還專門在《Early China》上寫瞭書評。

梅:對,你可以看到有那麼多專業的一流的學者都參加瞭進來,他們都是主動來的。包括象那個劍橋的最著名的考古學教授Colin Renfrew,他也來瞭。所以我是完全沒有想到,我這麼個小人物,能使他們這些世界一流的學者都對這個問題感興趣。後來Marllory教授開完瞭會就給我寫瞭封信,說:“你應該寫個係統的關於這些乾屍的書”。我說我不想寫,我還沒有能力寫。後來我和他開玩笑說:“如果你和我一起寫,我可以考慮”。後來我們就約定閤作,於是就有瞭那本《Tarim Mummies》,那本書是兩年寫完的。

戴:非常有意思的經曆。我們還有一個小問題;您在上麵提到有一段時間感到be lost,後來又是怎麼迴哈佛去讀書的?

梅:恩!你問的這個問題很好!當時為瞭“尋找自己”,我離開瞭倫敦。這時我很幸運得碰到瞭一個中國女孩,她那時是一個漢語老師。老實說,她等於救瞭我,因為我當時是“迷路”瞭,不知道該乾什麼?我們成為瞭朋友,後來結瞭婚。這樣就給瞭我一個目標。

戴:Very Romantic!

梅:是的,的確very romantic!然後她說我們可以迴颱灣住一段時間,那時她懷孕瞭需要迴去生孩子。所以我們的孩子生下來就象一個中國小孩,能講流利的漢語。然後我就在颱灣的東海大學教瞭兩年的書,更深得受到瞭中國文化的熏陶。然後,我們離開颱灣的時候,我就去瞭哈佛讀書,讀得非常快,四年就拿到瞭博士。然後,就開始教書,講中國。我非常得幸運!

戴:您的經曆非常得有意思。謝謝你告訴我們這些!

梅:我也非常高興,我總是很幸運的,待會我們會場上見。


圖書目錄


唐代變文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讀後感

評分

就之前对于“变文”的印象,是其具有韵散相间、诗文结合、有说有唱、逐段铺叙等文体特点,跟佛教关系密切,应该是和佛教“变相”有必然联系(方知象教力、足可追冥搜!)读了梅维恒教授的《唐代变文》(中译本)之后,才了解对于“变文”的认识,不仅是我自己,而且似乎整个学...

評分

就之前对于“变文”的印象,是其具有韵散相间、诗文结合、有说有唱、逐段铺叙等文体特点,跟佛教关系密切,应该是和佛教“变相”有必然联系(方知象教力、足可追冥搜!)读了梅维恒教授的《唐代变文》(中译本)之后,才了解对于“变文”的认识,不仅是我自己,而且似乎整个学...

評分

就之前对于“变文”的印象,是其具有韵散相间、诗文结合、有说有唱、逐段铺叙等文体特点,跟佛教关系密切,应该是和佛教“变相”有必然联系(方知象教力、足可追冥搜!)读了梅维恒教授的《唐代变文》(中译本)之后,才了解对于“变文”的认识,不仅是我自己,而且似乎整个学...

評分

就之前对于“变文”的印象,是其具有韵散相间、诗文结合、有说有唱、逐段铺叙等文体特点,跟佛教关系密切,应该是和佛教“变相”有必然联系(方知象教力、足可追冥搜!)读了梅维恒教授的《唐代变文》(中译本)之后,才了解对于“变文”的认识,不仅是我自己,而且似乎整个学...

評分

就之前对于“变文”的印象,是其具有韵散相间、诗文结合、有说有唱、逐段铺叙等文体特点,跟佛教关系密切,应该是和佛教“变相”有必然联系(方知象教力、足可追冥搜!)读了梅维恒教授的《唐代变文》(中译本)之后,才了解对于“变文”的认识,不仅是我自己,而且似乎整个学...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唐代變文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