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2.巧言令色,鮮矣仁。——《學而》3.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4.禮之用,和為貴。——《學而》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學而》6.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為政》7.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8.先行其言而後從之。——《為政》9.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為政》10.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11.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12.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為政》13.見義不為,無勇也。——《為政》14.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八佾》15.裏仁為美。——《裏仁》16.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裏仁》17.朝聞道,夕死可矣。——《裏仁》18.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裏仁》19.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裏仁》20.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裏仁》21.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公冶長》22.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公冶長》23.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公冶長》24.三思而後行。——《公冶長》25.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雍也》2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27.知者樂水,仁者樂山。——《雍也》28.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述而》29.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述而》30.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述而》31.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述而》32.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33.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述而》3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泰伯》35.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泰伯》3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子罕》37.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子罕》38.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誌也。——《子罕》39.歲寒,然後知鬆柏之後凋也。——《子罕》40.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子罕》41.過猶不及。——《先進》42.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顔淵》43.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顔淵》44.四海之內,皆兄弟也。——《顔淵》4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顔淵》4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子路》47.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子路》48.言必信,行必果。——《子路》49.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50.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子路》51.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憲問》52.誌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衛靈公》5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衛靈公》54.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衛靈公》55.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衛靈公》56.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衛靈公》57.小不忍則亂大謀。——《衛靈公》58.過而不改,是謂過矣。——《衛靈公》59.當仁不讓於師。——《衛靈公》60.有教無類。——《衛靈公》61.道不同,不相為謀。——《衛靈公》62.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闢,友善柔,友便佞,損矣。——《季氏》63.性相近也,習相遠也。——《陽貨》64.道聽而塗說,德之棄也。——《陽貨》65.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陽貨》66.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子張》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