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仓天心(Kakuzo Okakura)
原名冈仓觉三,1863年生于日本横滨一个商人之家。七岁起同时接受汉学与英语教育,十六岁进入东京帝国大学就读,受到其师Fenollosa启发而对保存与发扬日本传统艺术及美学不遗余力。曾任日本美术学校的筹建者、校长,创立日本美术院,去职后游历于印度与中国,最后任职于波士顿美术馆东方美术部门,其著作《茶之书》、《东洋的理想》与《日本的觉醒》即写于这段时间。天心自幼学习外语,因其典雅动人之英文写作,三种著作皆于美国和英国出版,影响20世纪之初西方人对日本的印象可谓非常深远。
这本书不管是从信、达、雅哪个方面都很好,可以说是迄今为止笔者见过的最好的中文译本之一。 北京社这一套大师小讲系列,遣词用句都是明白晓畅,不用生僻词,符合现代人阅读习惯,有普及经典的意思。所以这本书既做到了通俗易懂,翻译精准,文采方面也是可圈可点。 北...
评分又逢雨季。整个中国都湿漉漉的,从缠绵不去的阴霾回到家中,如果有那么一壶清茶可以拿来小口小口地啜饮驱走潮气,该是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其实无论风雪阴雨种种变幻,能够在安静处煮水饮茶,品茗时喑然不语思忖些内心事,或者压根不存旁支念想大脑放空一片空白……我在读《茶之...
评分茶,成为一种道,便不仅仅是满足口舌之欲的饮料。书中说,人应该将生活当成艺术来完成,茶道即是一种生活艺术,是一系列的仪式。在这个仪式中集合了园林、建筑、绘画、插花、雕塑等有形之美和声音、气味、动作、姿态等无形之美。茶道是一门复杂而古老的行为艺术,亘古以来只为...
评分从陆羽的《茶经》开始,喝茶这事儿,就不仅仅是某种饮料的摄取,而是上升到精神境界,蕴含着简约、质朴的哲学。饮茶之道,传到日本,发展成了和静清寂的茶道文化。100年前,冈仓天心用英文写作的《茶之书》,就是向西方读者热情推介东方茶道的著名作品,被称作“东方文化的答辩...
评分盼望《茶之书·“粹”的构造》的到来是一种欣喜。恍惚之前读过的冈仓天心的文字,只是翻译不同,却不记得是否之前读过九鬼周造的文字,对于,这两个不是父子却有着一种暧昧关系的男人来说,同集出版的书之间却有着相当紧密的关系。而他们的文字对我来说,则有一种天然的亲近。 ...
终于读了日译本,看译注获得不少新知,比如天心把僧正遍昭的和歌误当成光明皇后的各种引用之类的。当然最大的收获是对the book of tea再次有深刻的共鸣,比如第二章批评中国人失去了“茶的理想”的部分,今天读来更觉感同身受。的确是当之无愧的明日之书。浅野晃的译笔很好,稍微跟岩波书店村岡博的比较了一下,还是前者更好。希望自己以后能有能力读懂「茶话指月集」。
评分终于读了日译本,看译注获得不少新知,比如天心把僧正遍昭的和歌误当成光明皇后的各种引用之类的。当然最大的收获是对the book of tea再次有深刻的共鸣,比如第二章批评中国人失去了“茶的理想”的部分,今天读来更觉感同身受。的确是当之无愧的明日之书。浅野晃的译笔很好,稍微跟岩波书店村岡博的比较了一下,还是前者更好。希望自己以后能有能力读懂「茶话指月集」。
评分终于读了日译本,看译注获得不少新知,比如天心把僧正遍昭的和歌误当成光明皇后的各种引用之类的。当然最大的收获是对the book of tea再次有深刻的共鸣,比如第二章批评中国人失去了“茶的理想”的部分,今天读来更觉感同身受。的确是当之无愧的明日之书。浅野晃的译笔很好,稍微跟岩波书店村岡博的比较了一下,还是前者更好。希望自己以后能有能力读懂「茶话指月集」。
评分09年读过,写过读后感,刚转发《豆瓣》,现在审查中。
评分09年读过,写过读后感,刚转发《豆瓣》,现在审查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