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子建,女,中国作家协会第六届全委会委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一级作家。1964年元宵节出生于中国的北极村——漠河,童年在黑龙江畔度过。1984年毕业于大兴安岭师范学校,1987年入北京师范大学与鲁迅文学院联办的研究生班学习。1990年毕业后到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工作至今。
1983年开始写作,至今已发表文学作品五百万字,出版单行本四十余部。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树下》《晨钟响彻黄昏》《伪满洲国》《越过云层的晴朗》;小说集《北极村童话》《白雪的墓园》《向着白夜旅行》《逝川》《白银那》《朋友们来看雪吧》《清水洗尘》《雾月牛栏》《当代作家选集丛书-迟子建卷》《踏着月光的行板》,以及散文随笔集《伤怀之美》《听时光飞舞》《我的世界下雪了》《迟子建随笔自选集》等。出版有《迟子建文集》四卷和《迟子建作品精华》三卷。
曾获鲁迅文学奖、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等多种文学奖项。作品有英、法、日、意大利等文字在海外出版。
《树下》中七斗是个宛若月光的女子。然而,正如月光与夜晚的相依相伴,苦难对这样的女子也往往是如影随行。在遭遇死亡的悲痛、被强暴的痛苦、感情的缺失、生活的残酷之时,七斗总能听到鄂伦春人的马队经过时的嗒嗒马蹄声;总能够看到树下的月光、江上的白轮船、飞翔的江鸟、广随的天空以及周围的丝丝温情,对爱的渴望和对美的感知慰藉着她内心的痛苦。正因如此,《树下》没有呼天抢地的哀恸,没有咬牙切齿的痛恨,只有淡淡的哀愁、温柔的爱怜以及伴着嗒嗒马蹄声而来的一丝暖意。在这个失重的所谓的「后现代」语境之中,重温《树下》,是一次对生存和死亡的再解读,一次对心灵力量的再感受。
喜欢一个人就会喜欢他的一切,迟子建与我来说就是如此。或许因为已经既成事实的好感让我对她每一部作品的喜欢都不会有半点迟疑。 这部小说的文字延续了迟子建淡然优美的风格,有所不同的是,故事本身的腔调盖过了文字的芳华,然而它却不是以情节曲折取胜,而是营造了一种犹如...
评分第一次听说迟子建,是一位家住牡丹江的学长和我说,你知道迟子建吗? 我说,没听说过。他说,是我们那边的一位女作家,她写的小说很好,我推荐你看她的《树下》。 然后他神秘地对我说,你知道吗?迟子建的丈夫出车祸死了,然后,在漓江食府卖面条的那男的,他的姨夫就是撞...
评分首先我很喜欢作者,所以借了这本书。整本读完,好像一个蒙族老太太在火塘旁给你讲故事,我也不知道我为什么要想到蒙族的, 整体感觉像史诗,但又比史诗温馨,又不像那些流行小说里的所谓死去活来。女主角坚韧、美丽、忍耐
评分树下的故事 第一次读这个故事就被它打动。纯然的风景,诗性的人物,以及比时间更古老的情感,带给我关于温暖的期许。尽管在叙事与结构方面,多少有些失败,作者在后面的跋中也大方的承认了这一点,不过在作者那里无可争议的是,至今仍然喜欢它,我大概理解这种感觉,一旦遇见了...
评分在图书馆的建国后小说书架附近转来转去有一个小时。蹲下身子寻觅最底下一排的时候又发现了《树下》。当时看过很喜欢这本书,觉得七斗她的故事就像是在深夜里间歇落下的雪,偶尔雪停了有银白的月色照着村里,更多的时刻七斗作为一个女人都在与肮脏的世界抗争,她一直把白净的雪...
迟子建的第二本,处女作的感觉反倒比后来的好些。我知道我讨厌什么了,那种浓墨重彩的矫饰,比如这本小说的最后两章,很显然没有前面用心,重复的死亡意象和悲剧感无趣极了,令人联想到一系列当代小说。前几章女孩子的心理还算可以,但还是有点隔。刘震云居然夸她胜过萧红,是在搞笑么…
评分七斗的小白马再也不会回来了
评分意犹未尽,真美好。
评分想念爷爷
评分很久很久不曾有过这样的感觉,你遇见一个作家,然后疯狂地拜读其所有作品,却没有一部是会让你失望的。迟子建,就是担得起这样的期望。《白雪乌鸦》的历史尘土味,《额尔古纳河右岸》的空灵,《世界上所有的夜晚》的清澈,《晨钟响彻黄昏》的纠结疯狂……是你的,全都是你啊,让我对你的喜欢,随着阅读每一部作品,与日俱增。你带着这样冷漠的笔调去写七斗,写她面对来去的无能为力,写她面对用以支撑她的爱情这么恍然地错过、崩离,连我都觉得你带有些残忍了。我不知道如何去形容看完此作的感受,正如同每次看完你的每一篇作品,除了被你的倾诉占据满了心灵,别无可说。有时候我会想,我对于那潜意识里深爱的人,是不是Ta就是我赖以寄托那些渴望得到回应的,七斗的小白马上的人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