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斯蒂安娜•布兰德(1907-1988)
推理小说黄金时期的最后一位大师,推理小说史上的传奇女子。1941年,当推理小说全盘出现桎梏之际,她竟陆续推出了两部小说,而数年之后,更以一部《绿色危机》敲开无数读者心扉。1946年,她顺利加入了门槛颇高的英国侦探作家俱乐部,自此益发佳作不断,备受瞩目。1972至1973年间,布兰德以其杰出的成就,荣任英国犯罪作家协会主席。
这一天,是理查德爵士的亡妻塞拉菲塔的过世周年祭。爵士的孙子孙女济济一堂,全都来到了天鹅泊老宅。这本该是一次其乐融融的聚会,哪知最终的结果竟是理查德爵士横死于宅邸门房。门房的前后门都是紧紧锁住,凶手只能从落地长窗潜进门房,然而落地长窗前面的砂砾小径上,却找不到一丝脚印的痕迹。这看似无法发生的犯罪,最终变成了每个人都具有嫌疑的谜般案件。十人之中,将有两人被害,还藏着一个凶手。扑朔迷离的杀人游戏,即将在乡村别墅里展开……
阅读一本书,和翻译一本书真的是两码事。 作为读者,面对布兰德这样絮絮叨叨的作家,完全可以无视之,对话可以跳着读,实在看不明白,就直接略过。 可译者就非得把这块骨头给啃下来。 翻译的最初和最后,我对待翻译的态度也在发生变化。譬如“忠实”的原则。“忠实”是不是...
评分被称为黄金时期最后的接班人的克里斯蒂安娜·布兰德,在作家安东尼·布彻的评价下是:“你会发现布兰德的对手,都是那些最伟大的名字。” 那些对手有:爱伦坡、柯南·道尔、阿加莎·克里斯蒂娜、约翰·狄克森·卡尔、艾勒里·奎因等耳熟能详的名字,但看完这个被如此称赞的作者...
评分有人说,推理小说的乐趣之一就在于读者与推理作家斗智的过程。作为读者,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细心阅读推理小说,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不要被作者的叙述性诡计蒙骗,竭尽全力,用碎片化的线索拼凑出事件的真相。而作为推理小说家,他们身上肩负的责任并不同于其余小说家,评判...
评分从以前对PLOT这东西的含义基本可以称上是一知半解,大体感觉也就是为了更好构筑TRICK搭的架子。而看日系的原因对PLOT更多的理解就仅仅停留在伏笔啦,前后呼应层面上,很少有为纯表现TRICK而表现的相当好的PLOT出现在我眼前。《寓所之骤死》可说让我眼前一亮,在多重解答方面给了...
评分遗嘱修改期间的谋杀,每个可能的继承人都是嫌疑犯,每个人看起来都邪恶而可怜……这个经典的推理小说框架让人想起乱步的名篇《恐怖的三角公馆》,当然,布兰德带给我们的是不一样的感觉。 和那些名声显赫的女性推理作家一样,布兰德尤其擅长塑造人物,而且也独具功力,他的人...
P44,生三个娃儿,给丈夫一个舒适的家庭,这两件事可无法做到。P183,她讲得实在是太棒了,甚至都没一丁点提高的余地。
评分80页弃看。对布兰德阿姨的好感度直线下滑……人物性格虽刻画出色,却不可爱,老的自欺欺人顽固傲慢,小的或是脾性乖张或是故作乖巧,内里猜忌怨怼,表面却要和和美美,看着压抑得要死,谁死了谁杀的都无所谓了,也无甚兴趣了解他们的命运和最终结局。顺手翻了最后一页的无足迹解答,原来多年前已被某一分钟推理泄了底……
评分对这本的期待太高了。沙地无足迹诡计是个短篇的把戏,放在福尔摩斯年代或许还能凑数,1941年这个解答放长篇里太简陋了。推理极少。优点是凶手不怎么好猜,多重解答,但是总体而言失望更多。
评分阅读的第一部布兰德的长篇~~看的有点晕~~故事还不错~~~凶手比较好猜,我只怀疑过两个人,最后,果然~~~
评分算是给出了多重解答,但是对于其中一两重解答的否定理由似乎不太充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