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岸》是苏童自三年前完成重述神话作品《碧奴》之后的首部长篇小说。
该书呈现的是上世纪70年代的残酷青春,故事展现了库文轩、库东亮父子的荒诞命运,展现了生命的卑微与顽强,青春成长的烦恼与历史的荒诞不经。
苏童这部新作率先赢得了评论家的好评。哈佛大学教授王德威认为:“苏童的世界令人感到不能承受之轻,那样工整精妙,却是从骨子里就掏空了的。在这样的版图上,苏童架构或虚构了一种民族志学。苏童再度证明他是当代小说家中最有魅力的说故事者之一。”
厘清认识是起点,补写民族史是落脚点。 如果你认真回忆一下,便会发现,苏童的小说中历来没有英雄形象。《河岸》这部小说也是这样。英雄,在我们的民族,历来是被曲解的对象——无上的地位、无暇的人生,难以担当的担当被民众强加。或许正是基于这一点,让我有理由相信,《河...
评分在这一期的《收获》上看到苏童的新作《河岸》。 我有一个很坏的阅读习惯,看书不看标题,不看作者,先看正文。这样做是有原因的,我一向不服所谓权威、泰斗之类的人物,在我看来,好作品才是值得青睐的,而名气一说,纯属虚妄。 这是一个长篇,我刚看到左半页的下方,暗赞不俗...
评分导)在2002年《蛇为什么会飞》之后,中间苏童回过一次秦朝,2006年,他出版了《碧奴》。3年后,他又回到了当代,有人说《河岸》是他第二次用长篇写当代的故事,发生在70年代。《碧奴》出版后,有人批评他“一根筋”,死命地写一个女人的哭泣。这回的《河岸》,还是“一根筋”,...
评分导)在2002年《蛇为什么会飞》之后,中间苏童回过一次秦朝,2006年,他出版了《碧奴》。3年后,他又回到了当代,有人说《河岸》是他第二次用长篇写当代的故事,发生在70年代。《碧奴》出版后,有人批评他“一根筋”,死命地写一个女人的哭泣。这回的《河岸》,还是“一根筋”,...
为什么要变成余华呢?很奇怪
评分简介中王德威先生对于苏童的评价并非是针对这部长篇,而是在90年代先锋派风头正劲的时候所做的评价。苏童的这部新作并没有太多创新之处,整体而言,让人失望。
评分苏童在书里常用的一个词:空屁,完整的概括了这本书。普希金笑了。
评分合上書之後 耳邊縈縈響起的卻是《末代皇帝》裏小溥儀的聲音。他拍打著紫禁城的紅木大門:開門。開門。
评分说实话,苏童的东西真的大概只能HO住初中的我吧。现在来读,真是鸡肋的感觉,鸡肋。《河岸》大概是苏童告诉公众他已江郎才尽的意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