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萧红 小说 中国文学 女性 中国 呼兰河传 文学 近代文学
发表于2025-05-03
呼兰河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呼兰河传》主要内容:今年4月,第三次到香港,我是带着几分感伤的心情的。从我在重庆决定了要绕这么一个圈子回上海的时候起,我的心怀总有点儿矛盾和抑悒,我决定了这么走,可又怕这么走,我怕香港会引起我的一些回忆,而这些回忆我是愿意忘却的;不过,在忘却之前,我又极愿意再温习一遍。
萧红(1911年—1942年),黑龙江人。原名张道莹,笔名萧红,悄吟。1930年,结识萧军,两人相爱,两人一同完成散文集《商市街》。1933年与萧军自赞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1934年到上海,同年完成长篇《生死场》,次年在鲁迅帮助下作为“奴隶丛书”之一出版。萧红由此取得了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1936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在东京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抗日战争爆发后。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后在民族革命大学任教。1940年去香港。萧红主要作品有长篇《马伯乐》,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以及一系列回忆故乡的中短篇如《牛车上》、《小城三月》等。
那个年代如此沉重
评分萧红真是一个,极端敏感浪漫又撕裂缠绕的人。读《生死场》读得惊心,出于同一人之手的笔触怎么能在此篇中如此浓重暴烈,又在晚年回忆童年之作中如此纯净荒凉?答案肯定不止儿童视角。里面还稍稍涉及了普通人在“王道乐土”伪满治下的生活,有点明白G老师上课点出来的萧红擅写女性惨状。但《旷野的呼喊》写男性似乎是稍弱。而关键问题在于:无论女性抑或革命,萧红是否都视之为畏途?且看《生死场》中“革命军”一词的含混,金枝遭遇与殖民凌暴体验的同构。 / (这个版本腰封太糟糕了…但其实选篇选得挺好。查了下版次,是09年买的书?六年级/初一?当时只看了呼兰河传、小城三月和牛车上;这回似乎能更接近一点了…)呼兰河传和果园城记,也可对读的吧,散点透视。
评分那个年代如此沉重
评分那个年代如此沉重
评分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
1937年8月,淞沪抗战爆发。9月下旬萧红和萧军离开上海抵达汉口,在蒋锡金位于武昌水陆前街小金龙巷21号的住处落下脚来。《呼兰河传》就是从这时开始创作的。到1940年9月《星岛日报•星座》(香港)开始连载(至当年12月底连载完毕),其间已经过了三年。这三年中,萧红经历了...
评分1937年8月,淞沪抗战爆发。9月下旬萧红和萧军离开上海抵达汉口,在蒋锡金位于武昌水陆前街小金龙巷21号的住处落下脚来。《呼兰河传》就是从这时开始创作的。到1940年9月《星岛日报•星座》(香港)开始连载(至当年12月底连载完毕),其间已经过了三年。这三年中,萧红经历了...
评分本来是想通过这本书讲讲我的童年的,结果一时脑子糊了,组织不起来语言了。 那就先说说萧红。一个一生坎坷、漂泊流离的女人。她在散文里描绘的所经历过的饥饿、寒冷、窘迫,会把人看得心惊胆战。 三十多岁病逝在异乡。她这辈子经历的凄风苦雨终究没有得到足够的补偿。 童年...
评分(前话:这是我去年写的一篇文章,本没打算过贴到这儿来。今天发觉豆瓣没有关于萧红的评论。无需多言,推荐萧红的小说《小城三月》、《呼兰河传》等,不限此册) 正文:关于萧红的传记很多,大概很多人都是先了解到一点她的身世,其次才读到她作品吧。我却不是,在我读书的历...
评分呼兰河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