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雷登(1876-1962),美國基督教長老會傳教士。外交官,教育傢。1876年6月生於杭州,父母均為美國在華傳教士。1904年開始在中國傳教,曾參加建立杭州育英書院(即後來的之江大學)。1908年,應南京金陵神學院聘請,司徒雷登攜妻兒離杭赴任。1919年起任燕京大學校長、校務長。1946年任美國駐華大使,1949年8月離開中國。1962年9月19日逝於美國華盛頓。
历史真是个叵测的事物,没人知道哪些会被记录下来,哪些又被人为地冲刷掉。 作为曾在燕园度过六年最好时光的北京大学毕业生,作为司徒雷登唯一一本回忆录的中文译者,我仿佛肩负着某种不容推脱的责任。太多的内容我们可以在书中读到,我不妨去碰触一下那个最浅白...
評分 評分司徒雷登说影响他人生的三个外在因素分别是宗教、教育和中国,其中中国是前两者展开的背景并且深深地影响了前两者。 因此要理解司徒雷登,首先要理解其宗教背景,而这对于我这样不信教以前也没有太接触过宗教人士的人来说,理解起来是有一定困难的。P263页写到,任何一个在长老...
評分历史真是个叵测的事物,没人知道哪些会被记录下来,哪些又被人为地冲刷掉。 作为曾在燕园度过六年最好时光的北京大学毕业生,作为司徒雷登唯一一本回忆录的中文译者,我仿佛肩负着某种不容推脱的责任。太多的内容我们可以在书中读到,我不妨去碰触一下那个最浅白...
看瞭關於燕大的第四章。司徒雷登把自己為燕大募集資金的行為調侃為職業乞討,提到資金全是來自美國人民而非政府。在談到哈佛-燕京學社的建立時,他提到第一次募資未果,一年後對方主動找到他錶示願意提供資金,因為看到瞭燕京大學的辦學成效。可見做事一定要盡心。在辦學中,他注意到瞭中國人缺乏體育競爭精神,十分喜歡與中國人的師生關係。他認為既然中國人大多無力承擔博雅教育,可考慮將高中後兩年和大學前兩年閤起來做博雅教育,大學後兩年再做專業訓練。
评分看瞭關於燕大的第四章。司徒雷登把自己為燕大募集資金的行為調侃為職業乞討,提到資金全是來自美國人民而非政府。在談到哈佛-燕京學社的建立時,他提到第一次募資未果,一年後對方主動找到他錶示願意提供資金,因為看到瞭燕京大學的辦學成效。可見做事一定要盡心。在辦學中,他注意到瞭中國人缺乏體育競爭精神,十分喜歡與中國人的師生關係。他認為既然中國人大多無力承擔博雅教育,可考慮將高中後兩年和大學前兩年閤起來做博雅教育,大學後兩年再做專業訓練。
评分司徒雷登說: 中國的人情中,最讓他刻骨銘心的兩點,一是對個人的忠誠,一個是師生情誼; 美國最擅長的就是,將自己的利益融入到極富感召力的理想中再推廣; 老蔣不僅是個好同誌,而且是個標準的中國紳士; 國民黨丟大陸,美國有不愧推卸的責任。
评分看瞭關於燕大的第四章。司徒雷登把自己為燕大募集資金的行為調侃為職業乞討,提到資金全是來自美國人民而非政府。在談到哈佛-燕京學社的建立時,他提到第一次募資未果,一年後對方主動找到他錶示願意提供資金,因為看到瞭燕京大學的辦學成效。可見做事一定要盡心。在辦學中,他注意到瞭中國人缺乏體育競爭精神,十分喜歡與中國人的師生關係。他認為既然中國人大多無力承擔博雅教育,可考慮將高中後兩年和大學前兩年閤起來做博雅教育,大學後兩年再做專業訓練。
评分“China has been my home for the greater part of my life. I am bound to that great country and people by ineluctable ties of the spirit, not only because of my birth there, but also because of long residence and countless friendships.”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