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从未阅读想象中的事物,你的阅读本身即是想象-
当代实力派隐流作家 首部长篇力作问世
一个神秘的部族、一部散轶的典籍
牵引出一段追源溯真的曲折故事
探文字、翻经典、量时间、知生死
?编辑推荐
•《山魈考残编》是通过虚构另一部书即《山魈考》的缺失而完成其自身的书,它在建构中拆解,又在拆解中建构,但亦非蹈虚之作,它暗示了对于“寻根”的逆反,以一种奇妙的方式将根基建立在了无根之上。书中反复出现的数字11代表着重生——在消失无踪中重生。《山魈考残编》是黎幺多年前的作品,我相信他在未来还将给出更了不起的小说。——朱岳
•国内原创作家黎幺,继《纸上行舟》后推出首部长篇作《山魈考残编》,贯彻其哲思文绪,造就一次跨越时代、地域与种族的文字实验。
•故事设定破格缜密,黎氏构架出一段疑幻似真的历史背景——由一个没落的部族、一部散轶的典籍出发,带领读者们拾起一片片为世人所遗忘的记忆碎屑、踏上一段追源溯真的曲折故事。
•秉承黎氏的作品风格,通篇洋溢警世而意味深长的诡辩与寓言。在追寻散失典籍与其主人鬾阴族的过程之中,读者更可领略到黎氏对文学创作与阅读、生与死、时间乃至伦理的哲思见解。
?内容简介
“他们像一堆行走的灰烬,消散在漫天的尘土中。而时至今日,他们的心脏还在大地之下跳动。”
据闻《山魈考》的最后一章以类似古人或巫人的口径,就鬾阴人的命运作出了如此预言。对于今人而言,这个古老的部族仍然是一个谜团。在命运的捉弄下,关于鬾阴族的历史资料几乎散轶,连带关系到整个部族的典籍——《山魈考》亦残缺失传。物换星移,一群后来学者决定重拾时代与记忆的碎片,苦奔各地、掀翻群书,从茫然大海捞觅任何一丝线索,试图重新拼揍出这段鲜为人知的部族历史……究竟他们觅寻到的是弥足珍贵的史料,抑或难以违抗的时代宿命?
既然如此,身为读者的我们,所读到的究竟是一则消失部族的故事,抑或一群穷追时代影子的后人挣扎,还是一个又一个环环相扣的古老诅咒?
书本开首,为上述问题引出迷思——你从未阅读想象中的事物,你的阅读本身即是想象。
1、有读者表示这不是一本易读易懂的书。其实,我本人在阅读中也并不缺少“难读难懂”的经验,但我并不将之理解为一种拒绝,相反,我把这看作一种邀请。我偏爱“难读”的书,因为就我所见,多数情况下,一本书之“难”,并非源于其对读者的有意刁难,而恰是“和盘托出“所造成的...
评分我承认,我就是因为这本《山魈考残编》的封面好看才入手了这本书。 不管是在封面的配色、插画还是特殊纸张的选择以及书名的字体上,都深深戳到了我那颗设计之心。 尤其是封面上“山魈考残编”这5个字的字体,非常随意洒脱,又带了一点神秘。 我完完全全就是对这本书的装帧设计...
评分读这部小说纯粹是出于对近两年实验小说的好奇,一读不过还是博尔赫斯写过的那些形式,又因为其篇幅长,一些初碰还有些意思的点子被反复书写,便没意思了;博尔赫斯的颠覆性,他的文学成就,与他选取的小说篇幅是相关的。上一次读类似的实验小说,是周恺《侦探小说家的未来之书...
评分新年第一本,也是我这么些年来读过的小说里最为奇特的一本: 1、形式 这是一本仿纪实的小说,就是作者虚构了一个民族及一本民族经典,然后虚构了几代学者在历史的长河中追寻、挖掘、理解和猜测,又同时结合了一些真实的时代背景、地名及人物(比如敦煌和道士王圆箓、比如末代皇...
评分我是心情很复杂的看完这本书 这种虚构体已经超越我对文字组合的框架 在阅读之时它不停的消磨我坚定的意志 试图用感官拆解文字 不!是试图用文字拆散我的五官[捂脸] [爱心]这本书是黎幺的小说《山魈考残篇》,或者它就是《山魈考》也或是《山魈考》的残篇…鬼知道呢!或许只有鬼...
一本让人惊叹的虚构长篇小说。围绕着一部散轶的典籍《山魈考》和一个没落的部族鬾阴人,今人和读者一起展开了追寻之旅。
评分我看不懂⋯⋯像在读精神病。这么说好像在骂自己……
评分一本让人惊叹的虚构长篇小说。围绕着一部散轶的典籍《山魈考》和一个没落的部族鬾阴人,今人和读者一起展开了追寻之旅。
评分那些读书过多之人,有一个问题,自己写的书中映照着他人的书,就像带着一座便携的图书馆。当写作成为书房生涯的副产品,依然如人生一般波谲云诡,甚至比真实人生更加波澜壮阔。“伪托”本是常见手法,在故弄玄虚方面,博尔赫斯、纳博科夫、埃科、帕慕克和写了《哈扎尔辞典》的帕维尔,都是个中好手。本书的真正特别之处有二,一是“国际化”,以土耳其为背景之一,把本雅明也编了进去,有纵横四海的气魄。二是语言,作者深谙中外史诗的语言神髓,发明了一种伪史诗体,铿锵有力,意象奇崛。假若不同叙述者的语言风格更有特色一些,就更好了。
评分虽有其他名家的影子,但更明显是博尔赫斯番外,以寻常(小说)途径进入这个拥有特殊织造肌理的文本,几乎是一种浪费,它拥有博尔赫斯所有最爱的元素——镜子,影子,圆形,梦,盲人,语言学,构词法,假托文献,“一即全部,所有人是同一人”的宇宙秩序,终其一生书写百科式大书的执念,追溯远祖的幻影,甚至是出现于注释和序言的本尊(想想他有多么热爱「序言」这一体裁),让读者误认是踏入一个模拟的实验片段。 多次提醒作者与读者于文本层面的决斗(如此隐晦而频繁地出现,成为考据之外最大的野心)——“你”作为全人类的代称,正如《山魈考》在章节和字数上的对称,或鬾阴人作为人种学趋于零和无限;一切都暗合“时间是同一的,包罗万有的世界之圆”,不止是溯回或预言,是重构或消解,更是微缩的时间/生命简史。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