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蜂记

寻蜂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戴夫·古尔森

英国昆虫学家、科普作家,英国皇家昆虫学会及爱丁堡皇家学会会员。他曾在牛津大学学习生物学,现为英国萨塞克斯大学生物学教授,并于2006年创立熊蜂保护基金会。著有多部书籍,其中《螫针的故事》被评为《西雅图时报》年度☆佳图书,入围2013年塞缪尔·约翰逊奖。2015年入选《BBC野生动物杂志》评出的“五十位环保英雄”榜。

译者简介

王红斌,中学英语高级教师、英语译者、科普作家。

冉浩,动物学者、作家,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著有《动物王朝》《蚂蚁之美》《寻蚁记》等书。

审校者简介

三蝶纪,华东师范大学动物学硕士、科普作家,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出版者:
作者:[英]戴夫·古尔森(Dave Goulson)
出品人:
页数:320
译者:王红斌
出版时间:2021-11
价格:65.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44788120
丛书系列:天际线
图书标签: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机智幽默、对大自然充满孩童般热爱的昆虫学家戴夫·古尔森绝对是理想的旅行伴侣,从英国索尔兹伯里平原的巨石阵到萨塞克斯郡的灌木丛,从东欧的波兰到南美洲的厄瓜多尔,跟随他的脚步,我们得以发觉,原来在那些不起眼的角落里,丰富多样的蜂儿正嗡嗡谱写着生命的乐章。非凡的昆虫世界里,隐藏着令人着迷的博物学真相。这是一段纵贯全球的寻蜂旅程,也是献给坚韧自然的生命赞歌。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在这个凡事都讲究“效率”和“高速”的时代,慢下来、静下来,用脚步去丈量大地,用眼睛去观察生灵,用耳朵去倾听自然……每一个“慢动作”都显得弥足珍贵。 读完英国昆虫学家、科普作家戴夫·古尔森的《寻蜂记》,更能体会书中第五章的引言: 生物多样性很喧闹——有的走,有...  

评分

推荐给喜欢博物与自然的读者,当然热爱生命,敬畏自然的读者们,这也是一本很适合去阅读的科普性读物。作者在序言里,分析啦一个孩童从贴近大自然,整日玩土捉虫,到长大后变得对昆虫充满敌意或者教导他的子女不要亲近昆虫,这一切都归咎于人类成长的环境越来越背离大自然,已...  

评分

在这个凡事都讲究“效率”和“高速”的时代,慢下来、静下来,用脚步去丈量大地,用眼睛去观察生灵,用耳朵去倾听自然……每一个“慢动作”都显得弥足珍贵。 读完英国昆虫学家、科普作家戴夫·古尔森的《寻蜂记》,更能体会书中第五章的引言: 生物多样性很喧闹——有的走,有...  

评分

评分

对于昆虫真的知之甚少,对于蜜蜂更别提了。虽然也读过法布尔的《昆虫记》但还是很难对昆虫感兴趣。但读完《寻蜂记》这本书后,让我对蜜蜂这个群体有了更多的关注。 这本书的作者是英国昆虫学家、科普作家戴夫古尔森。他创立了熊蜂保护基金会,致力于环保事业,获得了环保英雄称...  

用户评价

评分

跟着书本旅行和博物

评分

①序言里作者童年时代到处淘气淘成了博物学家/科学家的故事挺有趣;②虽然是讲蜂,但跨学科讲了很多当地历史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这一点非常好,很人文,作者写得也不枯燥,比如当年西线战役导致英国军方买了一块地在上面开坦克,结果坦克压出来的坑养活了丰年虫;比如【西方人携带天花病毒灭了北美印第安人】的历史是如何在熊蜂身上再次发生的;比如围观作者如何苦于给蜜蜂定种而每天观察熊蜂的生殖器;比如城市里被工商业弃置且有污染的“棕地”是如何支撑起独特的环境和物种多样性。诚如作者所说,自然总是会想法设法溜进来,但首先我们得给它留一线生机。

评分

印象里关于身边熊蜂最早记录是小时候,一群大年龄的孩子带着我们去找熊蜂蜜吃,当时第一次看到熊蜂的巢竟然在地面洞里,潮湿而又黑暗。而第一次也成为了最后一次,随后几十年再也没有见过。后来去流石滩看鸟,发现在海拔4000米的地方熊蜂竟然是高海拔花朵的重要传粉者之一。我一直遗憾于自己对周围的一切都一无所知,更心痛很多物种再没关注到的时候就已经消失了。它们活了千万年,为各种植物的繁衍贡献了无数了声明,消失的却是那么悄无声息。所以从去年开始,我关注周围的所有一切生物,并通过自己的公众号去介绍它们。虽然大部分现在连种都定不出来,但是希望照片足够多,能为美丽的它们留下一份影象。

评分

全书的八个章节,即是八个截然不同的生境的寻蜂故事。在旅途中有颇多令人意外的发现,也让作为读者的我获得了很多全新的认知。比如说军事训练区、工业的废弃用地,都能意外成为生物多样性丰富的保护区。对一片荒野的“再野化”粗放管理,环境可能好于精细化管理的保护区。欧盟的共同农业政策,影响着波兰农场的生产方式和当地的熊蜂种群……不同地区的生活方式塑造着不同的物种,如何保护蜂群,人类还需要做太多的改变和探索。

评分

有点像是中学生的郊游小作文,既缺乏新奇有效的实用观察,也没有什么生动的语言与描写。枯燥乏味的泛泛而谈与絮絮叨叨的旅途见闻,占用了全书过多的篇幅。而且学究味太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