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基礎知識一、經絡與穴位 (一)經絡 (二)穴位二、取穴方法與穴位應用基本手法 (一)取穴方法 (二)穴位應用的基本手法三、穴位治療的應用與禁忌 (一)穴位按摩 (二)颳痧 (三)拔罐 (四)艾灸四、常用穴位 (一)手太陰肺經穴位 (雲門、中府、尺澤、列缺、太淵、魚際、少商) (二)手陽明大腸經穴位 (商陽、二問、三間、閤榖、陽溪、溫溜、手三裏、麯池、肩■、禾髂、迎香)(三)足陽明胃經穴位 (承泣、四白、巨髂、地倉、頭維、人迎、下關、頰車、大迎、 缺盆、氣捨、乳中、梁門、天樞、水道、歸來、氣衝、梁丘、犢 鼻、足三裏、上巨虛、豐隆、條口、下巨虛、解溪、內庭、厲 兌)(四)足太陰脾經穴位 (隱白、大都、太白、公孫、商丘、三陰交、漏榖、地機、陰陵 泉、血海、大橫、腹結、府捨、大包)(五)手少陰心經穴位 (極泉、少海、陰郤、神門、少府、少衝)(六)手太陽小腸經穴位 (少澤、後溪、養老、肩貞、■俞、天宗、天窗、顴髂、聽宮)(七)足太陽膀胱經穴位 (睛明、攢竹、眉衝、麯差、五處、天柱、大杼、風門、肺俞、 厥陰俞、心俞、膈俞、肝俞、膽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腎 俞、氣海俞、大腸俞、關元俞、小腸俞、膀胱俞、次髂、中髂、 膏肓、誌室、承扶、殷門、委中、委陽、閤陽、承筋、承山、跗 陽、昆侖、申脈、足通榖、至陰)(八)足少陰腎經穴位 (湧泉、然榖、太溪、大鍾、水泉、照海、復溜、交信、築賓、 橫骨、大赫、氣穴、肓俞、陰都、腹通榖、幽門、俞府)(九)手厥陰心包經穴位 (天池、麯澤、郤門、問使、內關、大陵、勞宮、中衝)(十)手少陽三焦經穴位 (關衝、液門、中渚、外關、支溝、三陽絡、角孫、翳風、耳門、 耳和髂、絲竹空)(十一)足少陽膽經穴位 (瞳子髂、聽會、率榖、陽白、頭臨泣、目窗、正營、風池、 肩井、日月、京門、帶脈、維道、環跳、風市、膝陽關、陽陵 泉、陽交、光明、懸鍾、丘墟、足臨泣、俠溪、足竅陰) (十二)足厥陰肝經穴位 (大敦、行間、太衝、陰包、麯泉、中都、蠡溝、章門、期門、 陰廉、急脈) (十三)督脈穴位 (長強、腰俞、腰陽關、命門、至陽、靈颱、身柱、大椎、啞 門、風府、強間、百會、上星、神庭、素髂、水溝、兌端) (十四)任脈穴位 (會陰、麯骨、中極、關元、石門、氣海、陰交、神闕、水分、 下脘、建裏、中脘、上脘、巨闕、鳩尾、膻中、華蓋、璿璣、 天突、廉泉、承漿) (十五)經外奇穴 (四神聰、印堂、魚腰、太陽、上迎香、定喘、十宣、腰痛點、 腰眼、高血壓點) 下篇穴位療疾一、常見病癥 (一)頭痛 (二)暈車 (三)頭暈 (四)失眠 (五)中暑 (六)鼻塞 (七)哮喘 (八)牙痛 (九)岔氣 (十)便秘 (十一)腹痛 (十二)呃逆 (十三)尿瀦留二、呼吸係統疾病 (一)感冒 (二)慢性支氣管炎 (三)慢性支氣管哮喘三、消化係統疾病 (一)急性胃炎 (二)慢性淺錶性胃炎 (三)胃和十二指腸潰瘍 (四)胃痙攣 (五)胃神經官能癥 (六)消化不良 (七)急性胃腸炎四、循環係統疾病 (一)冠心病 (二)心絞痛 (三)心悸 (四)高血壓 (五)低血壓五、泌尿、生殖係統疾病 (一)更年期綜閤徵 (二)子宮脫垂 (三)陰道炎 (四)月經不調 (五)痛經 (六)産後缺乳 (七)前列腺肥大 (八)遺精 (九)早泄 (十)陽痿 (十一)遺尿六、神經係統疾病 (一)肌緊張性頭痛 (二)血管神經性頭痛 (三)神經衰弱 (四)老年癡呆 (五)帕金森病 (六)周圍性麵神經麻痹 (七)麵肌痙攣七、五官科疾病 (一)神經性耳鳴 (二)突發性耳聾 (三)近視眼 (四)斜視 (五)結膜炎 (六)麥粒腫 (七)溢淚癥 (八)老視 (九)急性鼻炎 (十)慢性鼻炎 (十一)過敏性鼻炎 (十二)牙周炎 (十三)復發性口瘡 (十四)顳頜關節功能紊亂八、皮膚外科疾病 (一)斑禿與脫發 (二)痤瘡 (三)黃褐斑 (四)蕁麻疹 (五)神經性皮炎 (六)皮膚瘙癢癥九、亞健康疾病 (一)慢性疲勞綜閤徵 (二)運動疲勞 (三)身心疲勞 (四)醉酒 (五)嗜煙十、減脂美體 (一)拯救大餅臉 (二)消滅雙下巴 (三)拯救胖胖手臂 (四)趕走小腹贅肉 (五)塑齣動人腰綫,塑齣窈窕麯綫 (六)提臀美臀,緊實臀部麯綫 (七)趕走粗壯大腿,塑造小美腿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