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贵,当代作家,浙江温州人,1973年生。已出版小说《猛虎图》《金属心》《信河街传奇》《我对这个时代有话要说》等。曾获《十月》文学奖、《作家》金短篇奖、郁达夫短篇小说奖等。作品主要探讨富人群体的生活方式及其精神裂变,以及他们与这个时代的微妙关系。一级作家,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现居杭州。
★ 这本非虚构是以温州金乡镇为样本,见证与反思中国近四十年巨变。
★ 为什么是金乡?第一,金乡建制于明洪武二十年,是当时著名的抗倭古城,与天津卫、威海卫并立,至今已600多年,是座有历史沉淀的古镇;第二,金乡镇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温州地区第一个年生产总值超亿的乡镇,是以商品经济发达闻名的乡镇,是温州模式的发源地之一。
★ 温州和这个地区涌现出来的温州商人,是四十年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个符号。回望与反思金乡的人事,也是回望和梳理中国这四十年来的得与失。
★ 理解金乡,就是理解温州模式,也可以说是理解了四十年里的中国。本书以人物为线,讲述他们的成败故事和金乡风物。
原载于2020/06/13《温州晚报》 上月带着同学们在读利奥波德的《沙乡年鉴》。这是博物学的作品,依照四时风物的观察去体会大地上的事情。同学们仿照《沙乡年鉴》的方式,聚焦某一月份的书写,去体悟那个时候的家乡。 上交的习作当中,有一月腊梅开放的温州,有三月新生勃发的温...
评分原载于2020/06/13《温州晚报》 上月带着同学们在读利奥波德的《沙乡年鉴》。这是博物学的作品,依照四时风物的观察去体会大地上的事情。同学们仿照《沙乡年鉴》的方式,聚焦某一月份的书写,去体悟那个时候的家乡。 上交的习作当中,有一月腊梅开放的温州,有三月新生勃发的温...
评分原载于2020/06/13《温州晚报》 上月带着同学们在读利奥波德的《沙乡年鉴》。这是博物学的作品,依照四时风物的观察去体会大地上的事情。同学们仿照《沙乡年鉴》的方式,聚焦某一月份的书写,去体悟那个时候的家乡。 上交的习作当中,有一月腊梅开放的温州,有三月新生勃发的温...
评分近年,温州籍作家哲贵将目光触及温州市苍南县下的一个古镇——金乡。 金乡建制于明洪武二十年,是当时朝廷派信国公汤和筹建的全国五十九座抗倭卫城之一,与天津卫、威海卫并立,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它更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温州地区第一个年生产总值超亿的乡镇,以印刷饭菜票...
评分原载于2020/06/13《温州晚报》 上月带着同学们在读利奥波德的《沙乡年鉴》。这是博物学的作品,依照四时风物的观察去体会大地上的事情。同学们仿照《沙乡年鉴》的方式,聚焦某一月份的书写,去体悟那个时候的家乡。 上交的习作当中,有一月腊梅开放的温州,有三月新生勃发的温...
温州是中国著名的鞋都,而大小城市中著名的“温州城”也是小商贸聚集地的代名词。可见,温州在商业上的发达是远近驰名的。《金乡》这本书,以温州金乡镇为样本,介绍了很多金乡名人,不仅有商人,还有市井奇人,还有歌唱家,这些人从一个侧面体现了金乡深厚的文化历史,也组成了中国近四十年巨变的一个缩影。
评分3.5,温州以其传统的商业城市传统,人口稠密以及该地区耕地稀缺的特点,长期以来一直是高技能人士的故乡。那里的人在1970年代初开办了自己的家庭企业和作坊,在十年后,随着中国正式开始放开经济政策并朝着更多的市场体系迈进,1984年,温州在招商引资新政策中被指定为中国的“开放”城市之一,经济更是有了长足发展。现在,有数以万计的温州商人在国内外开展业务,“温州”仿佛成了经商成名之地的代名词,更有言曰,成为有钱人或许是人们来到温州共同的信仰,哈哈哈。这大抵就是我印象中的温州。本书通过人物描摹展现那个时代的发展,可这薄薄一本只是窥其一隅,介绍的人物有些多,就有点泛泛之意,此后人多故去,反倒是对那金乡风物产生了更大的兴趣。
评分喜欢写叶文贵、邓美玉、沈宝春和缪存钿那几篇,沧桑巨变下的大小人物,相当鲜活。只是作者常常急于发表观点议论,而忽视了非虚构叙事本身的节奏与韧性。
评分喜欢写叶文贵、邓美玉、沈宝春和缪存钿那几篇,沧桑巨变下的大小人物,相当鲜活。只是作者常常急于发表观点议论,而忽视了非虚构叙事本身的节奏与韧性。
评分看前言的一开始,对这本书还是有些抗拒的,但是看到作者提出的种种不干涉的要求,看到叶文贵的辉煌与落寞,便不可遏制地喜欢上了这本书。理想就是差一点都不行的那种倔脾气,为这一点,不惜任何代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