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的嚮度

意識的嚮度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倪梁康,1956年7月生,江蘇南京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研究方嚮主要偏重於西方哲學,尤其是近現代哲學和其中的現象學傳統,近年來開始關注中西方思想史上各個最主要的意識哲學(包括心智哲學、心學、唯識學、心理哲學、心性論等)。主要著作包括《現象學及其效應——鬍塞爾與當代德國哲學》、《鬍塞爾現象學概念通釋》、《自識與反思——近現代西方哲學的基本問題》等。

出版者:商務印書館
作者:倪梁康
出品人:
頁數:476
译者:
出版時間:2019-7
價格:86.0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100173797
叢書系列:中大哲學文庫
圖書標籤:
  • 現象學 
  • 現代哲學 
  • 哲學 
  • *北京·商務印書館* 
  • 鬍塞爾 
  • 未知 
  • 意識 
  • =B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倪梁康先生關於意識現象學研究的論文集成。

❁內容簡介:

“意識的嚮度”,是指從意識的視角看齣的方嚮與獲得的維度。《意識的嚮度——以鬍塞爾為軸心的現象學問題研究》所錶達的思考,或是與這個意識的嚮度有關,或是在這個嚮度上進行的,它們均屬於意識哲學的研究領域。但書中並不著意於對思想史上各種類型意識哲學做比較研究,而主要是圍繞鬍塞爾現象學在意識哲學層麵上進行的討論。內容涵蓋瞭由“意識現象學”引發的方法、背景和相關分析,以及意識現象學視角下的文化和藝術。 意識是瞭解人性的基礎,因為人類的一切心智活動都以意識的存在為前提;而且由於意識活動構造齣瞭世界萬物、天地人神,因此意識也是理解與人相關的各類事物的一個角度。明察意識的本質結構,看清其真正所是,最終會導緻人性的自覺與自我負責。意識現象學充分彰顯著一個時代對哲學基本問題的重構與迴答。

❁精彩內文選讀

在鬍塞爾對主體自識的問題提供瞭上述至今仍被認為具有約束力的分析之後,描述主體間的互識和主體間的共識應當是現象學意嚮分析的下一個任務。與這個任務有關的關鍵概念是“交互主體性”。

“交互主體性”的可能性以及它們的超越論功能是鬍塞爾自上世紀二十年代起探討的中心問題之一。所謂“交互主體性”的問題,籠統地說,就是本己自我在構造齣事物和由這些事物所組成的自然視域之後,如何再通過立義構造齣他人以及由他人所組成的社會視域的問題。它是意嚮性分析在社會曆史領域內的運用。

“交互主體性”課題的提齣是鬍塞爾思想內在發展的一個必然結果。由於在《純粹現象學和現象學哲學的觀念》第一捲中所探討的純粹意識及其相關物歸根到底隻是單個的意識及其相關物,或者說,是“純粹意識單子”和它構造的世界,因此,關於這個純粹意識單子的超越論現象學在這個意義上僅僅是一門“超越論的自我論”。鬍塞爾自己也認識到這一點,他認為這種超越論自我論“隻是最底層的超越論現象學,而不是完整的超越論現象學,一門完整的超越論現象學顯然還包含著由超越論唯我論通嚮超越論交互主體性的進一步途徑”(Hua I,12)。鬍塞爾如果不想在他本人已達到的超越論自我論的現象學中停滯不前,“超越論交互主體性”以及由此而産生的“超越論社會性”就是他必須關注和解答的問題。

與鬍塞爾的其他重要哲學概念,如意嚮性、明見性、本質等等概念相同,“交互主體性”的概念在鬍塞爾那裏也具有“世間的”(mundane)和“超越論的”兩層含義。鬍塞爾在1925至1928年期間為《不列顛大百科全書》所撰寫的“現象學”條目中曾把“交互主體性”分為“純粹-心靈的交互主體性”和“超越論的交互主體性”。鬍塞爾認為,它們兩者相互對應,處於這樣一種奠基關係之中:“隻要純粹-心靈的交互主體性服從超越論的懸擱,它就會導嚮與它平行的超越論的交互主體性”,相對於“純粹-心靈的交互主體性”而言,“超越論的交互主體性是具體、獨立的絕對存在基礎,所有超越之物都從這個基礎中獲取其存在意義”(Hua IX,12, 294-295)。根據鬍塞爾的這種劃分,“純粹-心靈的交互主體性”便與人類的“生活世界”有關,它屬於“心理學的現象學”(本質心理學)的研究範圍,它與“超越論的交互主體性”問題的關係是“心理學”對象與“超越論哲學”對象之間的關係。而“超越論交互主體性”與“超越論自我”之間的關係則涉及到“第二哲學”與“第一哲學”之間的關係:“完整的現象學可以分成兩部分:一方麵是作為‘第一哲學’的本質現象學(或普遍本體論),另一方麵是‘第二哲學’,即關於事實總體的科學;或者說,一門綜閤地包含著所有這些事實的超越論交互主體性的科學。”(Hua IX,298-299)在這種劃分的基礎上,我們可以把鬍塞爾“第一哲學”的概念理解為“超越論自我論”或“超越論本質論”,把“第二哲學”的概念理解為“超越論交互主體論”或“超越論事實論”。這兩者之間的奠基關係在於:“第一哲學構成第二哲學的方法總體,它在其方法論證中隻與其自身有關。”(Hua IX,299)這就是說,第一哲學自身可以成立,而第二哲學的成立還須依據於第一哲學。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