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舟,1977年生,上海崇明岛人。毕业于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作家,书评家。自2004年7月起撰写博客,涉猎驳杂,以文史为主,旁及社会学、人类学等,一直为《南方都市报》、《第一财经日报》等写书评,并为《GQ智族》、"腾讯·大家"等撰写专栏。已出版散文集《大地上所有的河流》,《不由自主的资产阶级》(与人合译)。
维舟首部长篇小说。
在一座小岛上长大的少年章承,有着孤独而丰富的内心。很长时间里,他和远方的表姐许燕如是默契的朋友,但因为一个难以解释的误会,两人的人生开始出现分叉。老同学陆薇薇给了他安慰,但也因为感觉无法进入他内心而挫败。三个人的人生轨迹若即若离……
这部小说写的是青春,但它不是青春小说,而是一部成熟的严肃小说。它非常清晰明了地让人看见了青涩年华的苦涩和成年之后的反思。青春像是一条很浅的溪流,任何东西放在上面,都显得很重很重。不像成年后,时间的洪流那么轻易地冲刷走我们的一切。小说的精彩之处,就是细腻地写出了青春的"重"。小说不仅写出了三人之间的感情微妙状态,也写出了一代年轻人青春期独有的心理。
整本书读下来让人感慨和深思。作者的笔触非常敏锐,观察人生非常深入,描写同时代的人也细腻入微,故事的可读性和流畅感,让人可以一气呵成地读完。
1、成功的书名,《无岸之岛》,每颗心都是一座孤独的岛屿,等待一个上岸的人。以崇明岛作为生活背景,但更偏向于精神之岛。岛是小,但主人公们来说是辽无边际,有无限可能。让人看了书名想要去一探究竟书的内容。 2、用力过猛,大量的环境和人物心态细节描写,穿插过多物理名词...
评分看完这部小说,要说有什么想法到还真没多少,看小说对于我来说或许真的只是看而已。但既然报名参加了豆瓣鉴书团的活动,书评还是要硬着头皮写下去的。先搬上三段其他作家对于这本小说的评价(这也是书封面所载的): 淡豹:"这是一部湿漉漉的小说,眼里的雾气后是令人分离的暴雨...
评分关于自己:初中这本书的时候,做好了要写个长篇大论的准备,花了差不多断断续续一周的时间完成阅读,读的时候,也做了些笔记,读完了,却不知道写些什么,因为觉得整个故事好像不用三言两语,一言即可 蔽 之,“中年章承,翻看着少年章承层层叠叠的记忆,以老年章承的理智,洞...
评分感谢豆瓣赠书,又设置了如此紧迫的deadline, 督促人改掉拖延症。《无岸之岛》所讲述的是一个很简单的青春故事,或者说一段青春的情绪,如一团云雾,影影绰绰,难以名状。男主人公章承对隔壁班同学,与自己有远房亲戚关系的许燕如萌生羞怯别扭的好感。同时初中同学陆薇薇从高中...
评分C师年轻时随风潮读经典名著,此后仿着苏俄也作过一长篇小说。其自述写的并不好,而稿子遗失掉,C师不以为意,这作品则成了个人记忆罢。读书人未必做的好小说正如学者未必做的好政治工作,是易见的。可个人之记忆与希冀确是真的,诉说欲望不灭,又为何不写呢? 作者此作品,大概...
知识分子小说,哪怕对情感也是以观察的视角来写的。小说中段最精彩,简直是把人拽到主人公的世界里去,跟着他去思考去反省。笔调节制,不错。
评分厕所又没纸了
评分还行
评分「豆瓣鉴书团」关注维舟老师是从他写怀念少年好友张晖的文章开始的。那时的感觉是维舟老师有种难得的认真及古典(也许后者更适合做学术的张晖),通讯不发达的年代,好友间写信讨论红楼梦,为晴雯扼腕叹息,为读到一本好书而雀跃惊喜,谈理想与世事。我原以为这本小说会是这样的故事:像台湾萧丽红的《千江有水千江月》一样,大家族里因错综复杂的亲戚关系,伴随对故乡的审视而产生的青春情愫,却无疾而终。然而并没有。《离岸之岛》无意美化故乡及少年时代,更多的是一个中年人(或维舟老师)回望过去,细细描述自己青春期(14-21岁)的一段内心风暴,以至于两位女主角也完全只是配角。文本结构不错。但还是陆薇薇可爱些。
评分【豆瓣荐书团】的活动;崇明岛上的几个少年,人生的轨道在中学时代短暂交错,之后若即若离,最终走远的故事。维舟低语般的自我剖析贯穿了整个故事。一个内在矛盾:如果按照章承和“我”的人物设定,似乎阅读史应该局限于天文物理,为何会引用那么多外国小说呢?去脉络的引用,大概是维舟的写作特色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