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北宋前期对辽作战为研究对象,系统借鉴当代军事战略理论的研究成果和方法,有机地结合原始史料进行分析,从战略思维与文化、战役法、战术传统等层次分析宋辽战争的得失。不仅澄清了宋初军事史中的若干疑点,而且跳出了传统史学叙述中以“强干弱枝”“重文轻武”或“先南后北”等粗略解释北宋对辽战争屡屡受挫的窠臼。提出,宋初对辽战争在不同时期体现出急速攻取、弹性防御、弭兵休战等不同取向和特征,其间也曾掺杂着和平解决的努力和可能性。而这些特点的出现又是在不同层面上受到战略思维、五代军事传统遗留、文人政治等因素的影响。
看了一半,看的是最新版本。分析思路和框架是作者强调的 基于此回顾历史 有所论证 这一点可能有的人不喜欢 有的人喜欢 对于喜欢历史 又有管理咨询和数据分析背景的人而言 还是不错的 很少有从军事 战略 战术 战役法角度去分析的文章 论证的很谨慎 严谨 对错不知道 往往都是一家...
评分以西方战争理论为工具,从战略角度研究中国古代的战争战略问题,堪称可贵的探索。此书引征可谓庞杂,论据也颇具诱惑力,虽然结论仍有值得商榷之处。从宋辽战争中的各次战役来看,宋军的胜败成因非常复杂,它既与作战时机的选择是否得当有关,也与战场指挥、将领之间的...
评分以西方战争理论为工具,从战略角度研究中国古代的战争战略问题,堪称可贵的探索。此书引征可谓庞杂,论据也颇具诱惑力,虽然结论仍有值得商榷之处。从宋辽战争中的各次战役来看,宋军的胜败成因非常复杂,它既与作战时机的选择是否得当有关,也与战场指挥、将领之间的...
评分还有什么事能比在舒适安静的环境下手捧一本中意已久的书慢慢阅读更让人愉悦呢?当然,额,其实还挺多......言归正传,这是一本好书,尽管有一些结论不敢苟同。 书中呈现了宋辽二十五年的战斗历程,这期间宋朝由攻转守,最终不再北图。每每读到这些,我都只能一声叹息...
评分读过曾先生这两本书的电子版,印象模糊,所以读纸质版时并无特别期待,可读完后却深感叹服。 宋代积弱,历来以为是兵不见将、以文制武、外交求和、军队软弱的结果,这其实是明清史家的误会,相沿不改,这就忽略了赵匡胤曾长期专任边将,后来即使文人守边,也是各国通例,且这...
我应该由浅入深的
评分让人手不释卷的一本书,三个晚上读完。港台学者的写作规范必须点赞,作者一反传统学者用“强干弱枝”、“重文抑武”、“先南后北”等政策来解释北宋的积弱与对外战争的失败的论点,采用现代军事理论,尤其是大战略、战略以及战术、弹性防御等新概念来讲述这段军事史:北宋因袭五代的兼行速进军事战略文化,高层在弭兵息战和经略幽燕大战略上的反复,加之具体战役战术上的失当,军事灾难不可避免的发生了。君子馆战役后,北宋只能转向内政主导的大战略。此书观点独到,非常推荐,可惜作者英年早逝,令人扼腕。
评分我应该由浅入深的
评分用世界的眼光与气魄去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虽然这句话几乎被提滥了,但作者却是为数不多的力行者,哎,可惜,天妒英才。
评分让人手不释卷的一本书,三个晚上读完。港台学者的写作规范必须点赞,作者一反传统学者用“强干弱枝”、“重文抑武”、“先南后北”等政策来解释北宋的积弱与对外战争的失败的论点,采用现代军事理论,尤其是大战略、战略以及战术、弹性防御等新概念来讲述这段军事史:北宋因袭五代的兼行速进军事战略文化,高层在弭兵息战和经略幽燕大战略上的反复,加之具体战役战术上的失当,军事灾难不可避免的发生了。君子馆战役后,北宋只能转向内政主导的大战略。此书观点独到,非常推荐,可惜作者英年早逝,令人扼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