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北宋前期对辽作战为研究对象,系统借鉴当代军事战略理论的研究成果和方法,有机地结合原始史料进行分析,从战略思维与文化、战役法、战术传统等层次分析宋辽战争的得失。不仅澄清了宋初军事史中的若干疑点,而且跳出了传统史学叙述中以“强干弱枝”“重文轻武”或“先南后北”等粗略解释北宋对辽战争屡屡受挫的窠臼。提出,宋初对辽战争在不同时期体现出急速攻取、弹性防御、弭兵休战等不同取向和特征,其间也曾掺杂着和平解决的努力和可能性。而这些特点的出现又是在不同层面上受到战略思维、五代军事传统遗留、文人政治等因素的影响。
曾瑞龙此著始终强调科际整合的方法,将宋辽之间25年的战争放在战略分析的框架下展开,从而在一个新的宽阔的视角下进行研究和解读。作者每每在具体历史分析前运用国际关系学和战略学的相关著作来构筑基本的理论线条,其阅读、理解和整合运用的能力,已不低于一般国际关系学...
评分作者以西方戰略戰術的思想重新詮釋了北宋初期的戰略佈置, 算是一本難得的好書,不過仍有一些缺點,只可惜作者於出版此書時逝世, 不然以作者的年紀,再版絕對會是中國戰史的經典之作。 優點就不說了,只講缺點吧: 1. 地名太多,地圖太少,需要猛翻地圖頁了解當時的地理環境...
评分两本遗作一起读,另一本是他的《拓边西北:北宋中后期对夏战争研究》。据说作者03年时因非典而亡,可叹。生前是宋军事史家,但因在美国拿博士学位,书中经常会运用一些国关理论或西方战略理论来分析宋代军事史,颇有新意。我等读此类书最大的困难是不知地方在哪里,经常要度娘...
评分把旧版的图全删了,若非胸有山河,则不免案头要置地图数册翻检。用西方的军事及战略理论来解释前期宋辽战争,颇有说服力。民族情结每每打破国际和平秩序,可惜头脑清醒而善用兵的太祖死的太早。
评分坐等上线
评分有许多很棒的见解和总结,但是作者的理论框架实在让人头疼,有时对它深恶痛绝,觉得风马牛不相及,有时又觉得古今一也,这个框架很有帮助;这大概跟作品的专业性以及理论与实践的契合不易有关。
评分我应该由浅入深的
评分坐等上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