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绘本 繪本 工具书 童童童画~ 童书 未看完 插图 工具書
发表于2025-01-14
童書插畫新世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在這個年代,日常生活充斥著大量複雜且精緻的影像消費,不斷從各個面向對我們疲勞轟炸,不難想像童書的插畫藝術也正面臨著一波改革。這是令人興奮的改變,雖然成人世界並未注意到,然而這個秘密的世界近年來陸續加入了許多充滿創造力的圖像藝術家,運用豐富的媒材—傳統、數位或兩者的綜合—讓這個已有許多創意之作的神奇領域中,除了眾多成功的藝術家,也加入更多新的作品。
書中藝術家出於個人主觀選擇,本書的主旨在於呈現廣泛的風格和概念趨勢,並在這個逐漸全球化的市場上,試圖呈現某種程度的文化特色。近年來童書插畫的領域吸引了愈來愈多藝術家參與,原因不外乎更能掌控的創意設計,以及繪本藝術家地位的提升(這份工作似乎不再落伍)。現在可見的創新和技巧,無論在廣度和深度上都令人嘆為觀止,然而我們須謹記,所有的作品都應該服膺一個共同的目標或前提,也就是加入兒童的目光和思想並跟兒童進行溝通。許多論戰持續討論何種元素才是「適合」兒童的視覺飲食,而不同的文化似乎有分歧的觀點和傳統。
舉例來說,在年度的波隆那國際兒童書展上,可以看出相較於對照的法國、義大利、挪威、德國和北歐等國家,現今英國的出版商在插畫的運用上仍相當保守;多數英國出版商宣稱,雖然他們很喜歡這些「精緻的作品」卻無法販售。你永遠不知道何種說法佔上風,但卻很難相信某些國家的兒童,天生就比較敏銳,懂得欣賞好作品,而其他國家則不然。一個似是而非的解釋是,市場銷售似乎反應了原先的預期。
「視覺素養」(visual literacy)這個詞彙近年來逐漸傳播開來,在提及兒童、繪本或「視覺文本」(visual texts)時經常被使用,甚至有被學術界綁架的嫌疑。如果「讀寫能力」(literacy)指的是能夠閱讀、寫作和理解的能力,那麼「視覺素養」可能就是欣賞、繪畫和衍生的美學理解能力,而不是用理解文字的方式來解讀繪畫。此外,繪本中的插圖在兒童發展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並不是僅僅協助兒童學習閱讀。三十年前,華特‧赫吉(Walter Herdeg,1908-1995,瑞士人,曾擔任平面設計、編輯,並創辦《平面》雜誌)曾在《平面》(Graphics*)雜誌的童書插畫特刊中指出:「年紀最小的愛書人擁有個人獨特的收藏,他們之間的關係特殊,他會不斷熟讀最喜愛的作品,著迷地看著書中內容,並對書中場景和主題有難以磨滅的記憶,無論是法國、瑞典、瑞士、英國或其他國家的作品。」無論每個人如何看待各種年齡層適合的影像風格,讓兒童接觸美好的藝術絕對是重要的。慢慢的,童書的插畫正逐漸成為集合高品質藝術和設計的作品。
童書繪本的改革,也引起許多關切和批評。舉例來說,藝術家將童書視為盡情發揮的舞台,是否超越了對讀者的重視?另一個由來已久的問題是,高度創新的插畫是否反而限制或取代了兒童原有的想像力。近年來出版了太多平凡的繪本作品,這點或許也有幾分真實,因此,隨著書店以更謹慎的態度選書,出版社也正逐步減少書單。另一個關切的重點在於,全球化的市場對於世界各地文化認同和繪本傳統的影響。全球豐富的藝術多元性正逐漸受到威脅,因為出版商必須銷售共同版本到其他國家,尤其是美國。藝術家收到來自出版商一長串「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的指示,並且被要求全面避免「本土的」視覺呈現,這讓他們十分擔憂。這樣的做法簡直是開倒車,正如極具影響力的兒童文學作家約瑟夫‧H‧史卡瓦茲(Joseph H. Schwarcz**)所指出的:「在多數例子中,能夠擁有全球影響力的優秀藝術作品,都是來自於擁有強烈當地色彩的背景。」
在學術領域中,更深入探討了其中的議題和疑問,而一旦提到童書在兒童教育發展中所扮演的角色,書中的文字和視覺內容也會被一一檢視。然而本書主要關切重點在於藝術本身,以及藝術家的想法和動機。讀者應謹記,許多藝術家並不將自己侷限於童書的領域,他們多數涵蓋了平面藝術廣泛的領域,包括社論、設計和廣告。童書藝術家也同樣可能在畫廊展出,或將作品商業化在商店販售。有趣的是,藉由跟藝術家的對話可得知,多數人坦承在創作時根本不曾考慮讀者的年齡。澳洲插畫家陳志勇曾在「繪本是給誰看的?」(www.shauntan.net)文章中說道:
……當我獨自在工作室工作時,完全遠離所有人,根本不會想到讀者的年齡層。事實上,比起考慮讀者的反應,試圖完整表達自己的想法就夠讓我分心的了!
一般而言,藝術家傾向於跟「內在的孩子」產生更強的聯繫(在討論工作方法時,沙基‧布勒奇針對這個主題發表了他的看法。)當然,童心是實驗創作時一個關鍵的因素,藝術家兼作者必須專心於直覺的創意,讓其他人去分析讀者年齡和風格適合與否的議題。此外,創作繪本還必須了解每一頁的順序、步調、節奏和戲劇性。
本書中所選擇的藝術家無法涵蓋全體,無論入選與否,許多藝術家都佔有重要的地位。我也特別留意到,所謂「新潮」的概念是很不明確的,而且我也無意暗示或定位某些特定的風格趨勢。當然,創新是所有作品中與生俱來的特質,在許多長期耕耘的傑出藝術家,如莫里斯‧桑達克(Maurice Sendak,1928- ,美國繪本大師)、昆丁‧布萊(Quentin Blake,1932- ,英國第一位童書桂冠詩人)、艾瑞‧卡爾(Eric Carle,1929- ,美國童書大師)、北村悟(Satoshi Kitamura,1956- ,日本繪本作家及插畫家)等人的作品中特別顯而易見。而這也提醒我們必須持續觀察,有多少新銳藝術家會跟這些大師一樣,在漫長的出版生涯中樂此不疲。
近年來,隨著「數位革命」時代來臨,插畫的世界也大受影響。1980年代,人們大量談論「印刷的結束」以及書籍的衰退。新技術的產生,通常伴隨著過度反應,以及誇張的末日預測,然而最後的結果總是和平的共存。書籍的自然生態仍然大略健全,我們還沒看到很高比例的人,利用皮革表面的手提電腦為孩子讀床邊故事。
有趣的是,近年來童書全面數位處理插畫的比例,似乎有下降的趨勢,愈來愈多人傾向不落痕跡地運用電腦創作。反常的是,當所有原始畫作都可以完美複製時,許多人反倒選擇運用科技做出早期的印刷效果;許多藝術家會使用數位工具,做出自然的、「親切的」美學風格,做法通常是將作品掃描後,做出手工的痕跡,這多少有點諷刺。幾乎無一例外的,書中提及主要在電腦螢幕前工作的藝術家,反而偏向不要使用太多的數位工具。挪威藝術家史提恩‧霍爾的論點很有趣,他預測自己用Photoshop創作的作品,在不久的將來將成為古董,就像今日我們看待1970至1980年代的噴槍作品一樣,然而我認為並非如此。早期許多設計師著迷於Photoshop這個新玩具,堆疊的美學風格主宰一切;然而在藝術家個人視野主宰作品的前提下,工具將會變得愈來愈不重要。
在探討插畫時,「風格」是一個常用且簡化的詞彙。一旦有意識地追求所謂的「風格」,成果反而顯得平庸。只要插畫家盡了全力,試圖表達一個完整的概念,就能讓個人特色變得容易辨識。正如沙基‧布勒奇所說的:「沒有想法,就沒有繪畫。『風格』這個詞跟我完全不搭……一味強調風格只會拖垮想法。」然而,兒童在成長過程中,不但學會了立即分辨出插畫家的作品,也知道插畫家的名字,如同他們知道喜歡的作家名字一樣。此外,愈來愈多的畫廊專門買賣插畫的原始畫作,這對許多受到高度讚譽、報酬卻不成比例的藝術家而言,或是透過傳統媒體發表作品的藝術家來說,都是重要的額外收入來源。
靜態的平面藝術,極少獲得注意或曝光,長期以來都缺少正式的認可,現在或許正是時候,讓更多的作品浮出檯面,受到公開的注目,並且獲得他們應有的注意和讚譽。
閱讀《童書插畫新世界》的喜悅與感動
資深童書插畫家╱鄭明進
2008年3月底接到積木文化的編輯寄來《童書插畫新世界》原文書給我時,打開一看,「哇!太喜歡啦!」書中網羅了來自歐洲、中南美洲、澳洲、亞洲各地老中青不同風格的36位插畫家,250幅作品,可說幅幅精彩又耐看!在此與讀者分享閱讀這本書的喜悅與感動。
書中介紹了一位榮獲「國際安徒生插畫獎」的大師級插畫家——捷克的柯薇塔.波茲卡(Kveta Pacovska)。她雖已年屆八十高齡,但多年來一直創作力旺盛。值得一提的是,她曾於1994年應邀參加「第4屆台北國際書展」,並舉辦個人插畫展,也在會場表演獨特的繪畫技巧。而2003年的台北國際書展,她則出版了《柯維塔.波茲卡2003作品集》,書中所收錄一篇與我的訪談文章中,暢談她的創作技巧。她說,「我喜歡剪紙或3D立體浮雕,我希望我的作品能讓兒童享受其中的樂趣。我很喜歡使用朱紅色創作,因為它非常鮮豔明亮;我也常用白色,因為白色可以表達深沈的寧靜與鼓動的心靈,是一個充滿無限可能性的開放空間。」至於繪畫素材的使用,她說:「將鉛筆的線條與彩繪混合表現是很令人雀躍的嘗試,就像我們嘗試表達創作的思考途徑,它是創造尊嚴與自由的主體間互為傳達的媒介。」
更讓我感到欣喜的是,本書介紹了一位台灣的年輕插畫家賴孟佳,出生宜蘭的她留學英國皇家藝術學院,並獲得傳播藝術和設計的碩士學位。她的作品極具自我創意,並流露出濃厚的人文氣息。
我記得2005年時,賴孟佳曾與我討論圖畫書創作的各種議題;之後她到英國唸書,也常以電話信件與我保持聯繫,甚且寄上她繪製的卡片,與我交換創作心得;我常提醒她應思考如何在插畫中,表現本土兒童的生活。她曾寄了《Illustration Children’s Books》(Martin Salisbury著,A&C Black Publishes出版,2004年)一書予我,巧合的是,這本書與今次積木文化出版的《童書插畫新世界》是同一作者的著作,這讓我不得不感嘆緣分的奇妙。本書介紹的作品《Oh!》源自於有一次她吃橘子不小心把籽子吞下肚的趣事,這幅運用水墨畫技法,以黑、灰、白為主調,只有橘子部分是彩色的作品,落實了她的生活經驗。
以下便與讀者分享本書在我眼中Best 10的精彩作品:
1.「咒語」(P15圖2):畫中可見到一棵大樹上佈滿造型可愛又富童趣的昆蟲、鳥兒、野獸等,簡直是一幅百獸圖,插畫家筆下色彩豔麗、清新的花朵、樹葉,充分帶給兒童幸福快樂、圓滿的美感。
2.「穆克的旅行」(P16.17):童話般的插圖充分表現了擬人化的各種大小動物,無論臉形、動作、穿著、手腳上的工具都描繪得很出色!整幅畫以白色襯底表現冬天的雪地,更彰顯了各種動物的鮮活、耀眼。
3.「公噸」(P36.37):畫面以低彩度色調、電腦處理塊面的塗法,表現重達10000噸的龐大貨輪,強調出極具重量感的畫面特色。這樣的主題簡單有力,把日常可見的工具外貌完整具體地呈現在兒童眼前,是發揮科學圖畫書的圖像功能之代表作。
4.「獅子的嘴巴」(P59):這幅完全採用紙張拼貼技法的作品,把獅子蓬鬆的毛髮用紅色調紙張剪貼得十分巧妙,大嘴的誇張造型營造得相當成功。以幾何形狀如圓形、梯形、三角形剪出的大鳥,豐富的造型不只表現出作者手之靈巧,也帶給讀者抽象的美感。
5.「蝴蝶的旅程」(P79圖2.3):這位來自伊朗的三十七歲年輕畫家很擅長用Free Handing技法,以靈活的線條描繪主角,然後運用滾筒轉印的版畫,反印塊面效果,表現出純藝術創作的品質和具有深度的作品,可謂很富獨創性的插畫。
6.「頭髮嚇一跳」(P90.91):畫家幽默的筆下出現五十個不同造型的臉蛋,頭上各有不同的造型,有動物、植物、生活器具、文字,五花八門的程度真會使人嚇一跳,而且百看不厭!這種童趣造型可媲美世界級的大畫家畢卡索晚年常畫的許多陶版畫中,各種以臉為主題的傑作啊!
7.「木偶奇遇記」(P115圖2):畫家利用舊筆記本的紙張為襯,很巧面地剪貼出教室裡的老師及正寫字畫圖的11位小朋友。天啊!他們各自的鼻子都變長了,把十九世紀義大利文學家柯洛蒂的作品「木偶奇遇記」搬上圖畫書,真是創意十足啊!
8.「木偶奇遇記」(P116圖5):哇!一隻昆蟲、一隻狐狸、一隻鳥兒、一隻小狗狗,他們的鼻子也都變長了!這位插畫家常活用各式各樣的色紙、布、舊筆記本紙張、照片等元素,剪貼出一幅幅可愛有趣的插畫,的確有獨特的魅力。
9.「冷貓熱狗」(P120圖1.2.3):這位插畫家被視為插畫界的「頑童」,他巧妙地運用釘子來創作,畫紙上的貓狗不只有剪紙造型,更在腳、尾巴、頭部等處用釘子來連接身體,在畫面上呈現出靈活的動感,極富創意。
10.「敵軍」(P142):雖是簡單的素描,但以漫畫式線條畫出一位將軍,他的衣服上掛滿了大小各式勳章,還掛上了皇冠,可見藝術家真是位善於表現、具有諷刺性、幽默透頂的插畫家。
看完以后想回到童年的冲动加深~有些童书设计的超有趣~
评分看完以后想回到童年的冲动加深~有些童书设计的超有趣~
评分看完以后想回到童年的冲动加深~有些童书设计的超有趣~
评分看完以后想回到童年的冲动加深~有些童书设计的超有趣~
评分看完以后想回到童年的冲动加深~有些童书设计的超有趣~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童書插畫新世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