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罗兰(1866-1944),法国著名小说家、剧作家、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由于他母亲在音乐上很有造诣,罗曼·罗兰受母亲熏陶,从小爱好音乐。从1897年至1903年,他先后创作了《圣路易》、《群狼》、《理性的胜利》等。这些剧本都以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为题材,试图以“革命戏剧”来对抗陈腐的戏剧,这和作者当时积极参加了“人民戏剧”运动有关。但这些剧本只上演了一两部,而且反应颇为冷淡。为此,罗曼·罗兰转而创作名人传记,相继出版了《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自1904年起,罗曼·罗兰开始创作长篇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这部作品是他最重要的长篇小说,1915年,瑞典文学院授予他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他文学作品中高尚的理想主义和他在描写各种不同人物时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之后,罗曼·罗兰在创作上又一次达到高潮,他相继发表了中篇小说《哥拉·布勒尼翁》、长篇小说《欣悦的灵魂》(又译《母与子》)。罗曼·罗兰于1944年12月30日逝世。
《约翰·克利斯朵夫》是一部气势磅礴的史诗。该书描述了一颗坚强刚毅的心是如何战胜自己心灵深处的怯懦卑鄙的阴暗面,由幼稚走向成熟,它是描述心灵历程的史诗。叙说了一个真诚的音乐家是如何反抗虚伪轻浮的社会,从而在与社会反动势力的斗争中升华自己、完善自己,它是主人公克利斯朵夫的历险记。它又是一部音乐的史诗,作者用他对音乐精神的深刻理解,描述了病态堕落的艺术与健康奋进的音乐之间的斗争,歌颂了一种充满生命力的音乐理念。该书同时又通过音乐折射了不同民族精神的融和与冲击,把二十世纪初叶那一代人的奋斗与激情,用宏大优美的艺术手法表现得淋漓尽致,是一个时代精神的真实写照。这部书歌颂了人类的精神生活上的经历,它不仅仅是写克利斯朵朵夫一个人的故事,它也是千千万万人的心灵历程的写照,是直正的英雄的描述。它赞扬着这样一种精神:光明最终将战胜黑暗,尽管其间要经过众多曲折,但光明必将胜利。
阅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或许先前对一本书毫无兴趣,有一天却发现了它的价值;或许先前对一本书称道不已,忽然有一天却发现不过如此;或许少年时阅读深为动容,中年后又别有一番滋味。就像与人的交往,有些书读过一遍之后便再也不去翻,而有些书则隔些时日总要翻一遍。傅雷...
评分康德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个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另一个是我们心中的崇高的道德准则。 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所以在你...
评分读大一的时候在图书馆选择了这本书,当时是二卷本。应该也不是这版本,豆瓣上似乎找不到。 第一个学期读完了第一卷,第二学期读完第二卷。 感觉似乎大学的第一年的精神生活就是用这本书撑起来的。 那时候认真地边读边做笔记。 然后做完笔记之后认真地一个字个字地打在自己的博...
评分康德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个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另一个是我们心中的崇高的道德准则。 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所以在你...
评分X年X月X日 “看《约翰-克利斯朵夫》第二卷,有非常愉悦之感,摆脱了束缚自己的情欲......” 写下这句话是在1988年的春天。1988年的春天肯定发生了什么,只是我现在想不起来了。但这事肯定与身体、与情感,或者与两者都有关。那年的春天来得迟,三月了还有雪。是小...
其他版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年版
评分应该看傅雷的译本
评分其他版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年版
评分罗曼罗兰构思这本书用了总共花了20年,10年间每天写1小时。洋洋洒洒,一个人,一颗心灵从莽撞到成熟的历史。
评分这么大部头的书,在地铁上读完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