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文学研究
废名的踪迹
《窗》:“人生之艺术化”与“梦的真实与美” ——废名与周作人的人生与艺术的深刻思想共鸣
战时国民党“党团”制度及其组织运作
普罗诗人与革命诉求:1927-1930年间的革命诗歌
中国话剧社团从“爱美”走向职业化的历史动因与文化逻辑 ——以上海剧艺社为中心的考察
多重身份的叠加与内抗:张道藩文艺思想的复杂性解析
告别“我”的故事 ——三十年代初左翼文学形式的现代性探索
边缘与地域的守望 ——试析李劼人文学精神的异质性
●共和国文学研究
农民本色·残酷叙事·可成长性·中国故事 ——莫言讲稿四章
普通话写作与共和国文学的确立
试论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西藏书写与当代文坛的对话 ——以马原、扎西达娃、阿来为考察对象
人类学向度、文学新启蒙和文体创新 ——重论韩少功的《马桥词典》
人的生存困境与思想者的精神困境 ——《张马丁的第八天》简析
抗战文学研究(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专辑)
“旁生枝节”对写实小说观念的补正 ——以《腹地》再版为关注点
抗战文化运动的分期
四川抗战小说的历史意义与现实启示
“新的综合”:沈从文四十年代中后期的形式理想与实践 ——以《雪晴》系列小说为中心
●新视界
表达的改变与改变的表达 ——郭沫若早年与晚期的诗歌创作
新诗的思维术与主体性教学 ——当下中国大陆中学新诗教学方法的两点思考
日本“物哀论”与张爱玲小说的“幽玄”格调
听“歌”识文:中国当代小说的歌曲叙事研究
●文学档案
《武汉日报》吴宓佚文辑述
郭沫若电影剧本《郑成功》的尴尬
●学人·著述
文学是一个过程 ——瑞士汉学家冯铁(Raoul David Findeisen)访谈
为先锋诗歌“命名” ——评罗振亚《1990年代新潮诗研究》
推进中国抗战文学研究的拓荒之作 ——评张中良《抗战文学与正面战场》
摆脱窠臼后的学术探索 ——评段从学《“文协”与抗战时期文艺运动》
民国历史的探微与诗意 ——评吴效刚《民国时期查禁文学史论》
整合与深化:中国西部文学研究的重要收获 ——评赵学勇、王贵禄《守望·追寻·创生:中国西部小说的历史形态与精神重构》
“第三代诗歌”的还原式研究与全面呈现 ——评谭五昌《诗意的放逐与重建——论“第三代诗歌”》
强化文学史书写空间意识的成功尝试 ——评周维东《中国共产党的文化战略与延安时期的文学生产》
还得从搞清楚基本事实做起 ——读杨华丽《“打倒孔家店”研究》后的一点感想
百年中国小说研究的开拓 ——读罗宗宇《中华民族文化的重建》
●综述
国民革命对现代文学发展路向的影响 ——“国民革命与中国现代文学”会议综述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