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過去的未來:人類迫在眉睫的天誅(李匡悌)
推薦序 以古鑑今窺未來(許晃雄)
序章 歷史上的大暖化
地球上諸多社會的興衰,都受到中世紀升溫現象的影響。在氣溫較高的那幾百年間,氣候既造福人類,也危害人類。這段時期為人類如何因應氣候危機提供瞭諸多藉鏡,揭示瞭氣候帶來的機會與浩劫,間接促成瞭現今文明版圖的配置。
第一章 暖化時期
中世紀溫暖期大大造福瞭歐洲,使其寒鼕褪去、夏天延長,農作從勉強溫飽到豐收富饒,邁入瞭璀璨的中世紀盛期。
第二章 窮人的鬥篷
中世紀溫暖期降臨,使歐洲的鼕夏對比不再鮮明,鼕天變得較暖和,作物生長季變長,夏天更熱,並促進人口成長、城鎮興起、農業改革、漁業興盛、森林砍伐與戰爭,為歐洲帶來嶄新的麵貌。
第三章 上帝的連枷
歐亞之間的大草原綿延不絕,為策馬奔馳的濛古軍鋪路,一路嚮西,眼看歐洲就要納入濛古囊中,成吉思汗的孫子拔都卻班師迴朝……若乾旱未及時終止,說不定濛古帝國就能併吞歐洲。
第四章 摩爾人的黃金買賣
一韆年前,身為黃金貿易賣方的摩爾人調整其社會,纍積預測氣候的知識、組織祕密會社,以因應沙漠突如其來的極端氣候,兼有耐旱的駱駝,使伊斯蘭世界與西非之間的黃金貿易異常興盛,一場遍及全球的黃金貿易就此展開。
第五章 伊紐特人和卡魯納特人
中世紀溫暖期帶來較暖和的鼕天,使斯堪地納維亞的穀類生長季變長,北方海域的結冰狀況也有改善,北極區浮冰群往後退,古斯堪地納維亞人開始冒險遠離海岸,前進北極區,遇上瞭白令海峽的伊紐特人,從而促成兩個世界的短暫相遇。
第六章 超級大旱時期
中世紀溫暖期期間,美國西部飽受超級大旱蹂躪,陷入貧乏和苦難,莫哈韋沙漠和「大盆地」變得不宜人居。矮鬆果減產、食物取得變得較不易、營居群隻在走路可取得水源的範圍內搜尋食物;食物爭奪變激烈,社會關係緊繃。然而,靠著搜尋食物與水源分布的知識,他們存活瞭下來。
第七章 橡實與普埃布羅人
漫長而一再降臨的乾旱,讓加州與「大盆地」的橡實大量減產,楚馬什人以漁獲彌填補食物短缺;美國西南部查科峽榖的普埃布羅人,則選擇遷居他處,原先建造的神聖殿堂,淪為斷垣殘壁。
第八章 水山的統治者
在遙遠南方的中美洲,古馬雅文明正值巔峰。不幸的是,中世紀溫暖期的乾旱降臨,帶來慘不忍睹的破壞,造成數韆人喪命;沒有雨水,馬雅人高聳的水山形同虛設,盛極一時的文明局部土崩瓦解,十室九空。
第九章 齊莫爾王國君主
就在怎麼看都不可能誕生文明的秘魯北部海岸,韆百年間,接連有數個富裕國度興起。齊莫爾王國就是其中之一,靠著農耕、捕魚與長距離貿易,齊穆人化解瞭乾旱與艱睏環境帶來的衝擊。
第十章 迎風航行的玻裏尼西亞人
中世紀溫暖期期間,太平洋東部沿岸許多地區氣溫升高,陷入乾旱;與此同時,海上卻吹起罕見的西風,玻裏尼西亞人因而得以嚮東航行,登上杳無人煙的玻裏尼西亞諸島,更在最偏遠的復活節島上,立起神祕的巨石像。
第十一章 飛魚海洋與吳哥窟的覆滅
一韆年前,南亞、東南亞,還有從尼羅河到中國的印度洋沿岸地區,有數百萬人生活在季風及季風與聖嬰、反聖嬰的複雜關係的擺布之下,造成尼羅河洪水水位降低、東非乾旱、西南季風強勁及印度洋航海路線改變。東南亞的高棉則建造瞭一個脆弱的人工環境,碰上季風區必然發生的超大旱澇,一旦受損即無法翻修,以緻無法永續運作,宏偉的吳哥窟最終埋沒於荒煙蔓草之間。
第十二章 中國之患
漫長的乾旱、不規律的季風雨與突如其來的洪水,經常將糧食和生產糧食者摧毀殆盡。七韆多年來,八十六萬五韆平方公裏的黃河流域一直是中國華北人民苦難的淵籔。在此,全球氣候力量左右瞭中世紀中國社會的禍福。
第十三章 無聲的大象
漫長乾旱是中世紀溫暖期潛伏的無聲惡徒,它是氣候房間裡的無聲大象,而不可測的南方震盪活動,則是這頭野獸破門而齣的因素。一韆年前的世界,全人類抱著保守的心態過活,敏於提防氣候變化的危險。中世紀大暖化的歷史提醒我們,人類最大的資產乃是善用降臨眼前的所有機會,迎嚮充滿挑戰的未來。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