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音,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5岁来到北京,在北京度过了她的童年与青年时期,北京也是她文学之路的起点。1948年,举家迁往台湾,在台湾她出版了众多文学佳作,被称为台湾文学的“祖母级人物”。其代表作《城南旧事》,是怀着对故乡——北京深深的眷恋写的。在小说中,作者透过主角英子童稚的双眼,向世人展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
《城南旧事》是著名作家林海音女士的经典自传体小说,初版于1960年。她以超逸的文字风格,饶具魔力的文笔,透过英子童稚的双眼观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淡淡的哀愁与沉沉的相思,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读者。作者将英子眼中的北京城南风光适切地融入字里行间,在展现真实热闹的市民生活之余,更为读者架设一个明晰的时空背景。
除了不断再版的小说,著名导演吴贻弓将《城南旧事》搬上银幕并获得巨大成功,成为中国当代电影中的经典作品。
之所以买读库版的城南旧事,完全是因为读了一篇讲座稿(http://site.douban.com/210084/widget/notes/13304480/note/322012138/)。为了买书,还专门注册了一个读库账号,忍受了不怎么样的购物体验,按定价付了款。不过这书确实值得,既值那个价,也值买它看它的时间精力。林海...
评分因为一首歌,想看一部电影;因为一部电影,想看一本书;因为一本书,想看一位作家的全部作品。人生的快乐不过于此了。 在图书馆偶然看到这本书,毫不犹豫的中断了“一个月阅读村上”的计划,借出来开始读了。没想到短短130页的小说我竟然用了三天时间才...
评分读《城南旧事》有了一种既陌生又熟悉的感觉,陌生是因为并没有觉得曾经读过这本书,熟悉源于一些零星的片断开始在大脑闪现,越来越清晰,随着记忆的迫近,发现原来真的曾经读过里面的一些只字片语,更确切的说是《我们看海去》的章节,当然我依然忆不起在何年何时何地读的这一...
评分用眼睛看世界,用心去感受 ----- 读《城南旧事》 这是我第二次读《城南旧事》这本书了。前年,刚刚读三年级的我,在妈妈的陪伴下似懂非懂地读过这本书,读完英子童年的故事,我的心里总是有一些惦记,会馆里的秀贞、受尽虐待的...
评分童年的离骚。 《城南旧事》一个让人迷得发紧的名儿,林海音女士独步文坛三十多年的经典作品。同名体裁无论电影音乐,都如梨爪雪印,弥散着茶香四溢,却始终昏黄的调调。 平常的冬夜,再次回味林海音女士的文字,小雅轻诵,质朴中见飘逸,充满风景画般的写意。叙事亦没有波澜...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三十于载,一年年,总是有人离去,曾经不爱离别,如今已然淡然,曾经试图抓住童年的一切,视之为瑰宝,如今却努力活在当下,刻意淡忘那些令人忧伤的往事。曾几何时我们都已经长大,不再能像孩子那样,用不诠释,不评判,旁观者的眼光去看待世界了。正如林海音笔下的疯子,怪人,人人都有他们的喜怒哀乐,或许,悲哀,不幸才是人们真正的主题,只不过孩童的眼光更能看到生活的可爱,儿歌,铃铛,眼泪,真情。正是人生这些灰暗的底色才显得生活里这些点滴那么的温柔,这也是为什么童年永远值得怀念。每一个成熟的人,都曾拥有那样纯粹的目光,在看似平淡的日子中度过童年,然后,在不知不觉中长大,猛然回头,却发现,对于那些终于懂得了的无奈,还是再也回不去的自己,眼泪,都无法再流。
评分「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
评分伤逝的作品……让我看到热泪盈眶。
评分在花莲淘到的四十年前的一个版本,泛黄的纸,铅印的繁体字,竖版,从后往前翻。一页一页地看,好像可以看到每个字被写下的过程,被牵动了。
评分只有一个童心未泯的人才能写出的好小说,非常喜欢这本书里散发出的浓郁的京味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