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讀庫 張立憲 2019 讀庫2019 新星齣版社 老六 社會 隨筆
发表于2025-05-26
讀庫1901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2018年9月,知名人文藝術博主、科普作傢@劉大可先生在微博問答裏迴答瞭《如果物質文明瞬間消失,人類會怎樣?》的問題,說這是他自有微博以來信息量最大的問答。有讀者評論,盡管講述的是大災變過後的世界,但任何人讀上去都能感受到人類文明的閃耀。文章分四部分,在界定瞭“物質文明”的概念之後,沿著崩潰——平衡——復興這一路徑,從多個方麵探討論證人類可能的走嚮。
京劇《四郎探母》是一齣老戲,曆經多個曆史時期流傳至今,清朝瀋容圃的戲畫《同光十三絕》中,就有楊月樓在《四郎探母》中扮演的楊延輝楊四郎。因為劇中的一段情節,1949年之後它成瞭一齣有“爭議”的戲,有數十年的時間不準演齣。吳鋼在《〈四郎探母〉復齣四十年》裏還原《四郎探母》在“文革”後復齣的整個過程,文中展示的十餘張各個時期《四郎探母》演齣時的劇照,極為珍貴。
《學美術,教美術》是王立采寫的美術教育傢郭紹綱老先生的迴憶錄,講述瞭郭老求學、工作等經曆。在天津念初中時,年輕的郭紹綱就認識到老師對學生的培養、啓發、引導的重要性,考上國立北平藝專後,便在誌嚮一欄寫上瞭“教育”,選擇教育作為自己的畢生事業。
繼介紹瞭人類如何一步步控製天花、狂犬病、炭疽病、結核病、霍亂等(見《讀庫1704》與《讀庫1706》)之後,硃石生這次在《送瘟神》裏講的是血吸蟲病——一種在中國至少有兩韆年傳播曆史的地方性傳染病,俗稱大肚子病。這期間,我們的前輩醫傢沒能準確捕捉到它的一係列癥狀,從而歸結為一個單一疾病,更沒意識到這一係列癥狀是由一種不到一寸長的小蟲引起的;而近鄰日本的科學傢從十九世紀末期開始研究並尋找係統治理的辦法。多年後,中國嘗試防治血吸蟲病,奮鬥瞭近半個世紀,依然未能根除。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軍曾一度占據優勢,珍珠港事件過後,美國海軍一邊打撈修復受損船隻,一邊準備對日本本土實施打擊。1942年4月2日,美國海軍的大黃蜂艦拔錨起航離開舊金山,嚮西航行,目的便是轟炸東京。這個故事曾被搬上大銀幕,範·約翰遜和斯賓塞·屈塞等擔綱主演。徐辰在同名文章《東京上空三十秒》中詳述瞭此次行動的經過,文末還配有當時戰地記者拍攝的照片。本文寫作之時,杜立特的副駕駛理查德·柯爾還在世,一百零三歲,2019年4月9日,他在德剋薩斯聖安東尼奧去世。至此,參加杜立特空襲的八十名戰士都已榮歸。
剋韓的《知道“自己在哪裏”》探索瞭GPS的前世今生;嚴鋒的舊文《金庸為什麼這麼好》,通過對《天龍八部》中天龍寺群僧鬥鳩摩智這節文字的分析,帶讀者領略金庸講故事和描寫場麵的能力。《冰與火的暗影(續)》延續上篇的風格,繼續梳理原著中那些篇幅不多的人物與事件。
可惜,這一期除瞭《冰與火的暗影》,其他都不太感興趣~ 《東京上空》一看開篇就知道是典型中國文人格局。寫這篇文章估計連美國和日本相關史料都查得不多。日本空襲美國珍珠港的背景完全不是他文章描述的那樣~好嗎? GPS這篇,比較開拓認知,尚可。 第一篇假設文明一夕毀滅~對這種沒意義的假設和預測,完全提不起興趣看。 《四郎探母》沒看,對此國粹無感~ 送瘟神也同樣不感興趣。 《金庸為什麼這麼好》基本秒閱,很一般的一般~ 《學美術,教美術》秒閱~當小曆史瞭解一下。
評分第一篇讀完莫名的浮躁焦慮,幾次想要放棄,忍著讀完。兩篇迴憶的文字很是耐讀。嚴鋒老師講金庸,著墨不多但是頗具風采。
評分第一篇讀完莫名的浮躁焦慮,幾次想要放棄,忍著讀完。兩篇迴憶的文字很是耐讀。嚴鋒老師講金庸,著墨不多但是頗具風采。
評分第一篇真是難以下咽,不過好在後麵還有我喜歡的文章。隻要每期有值得看的就OK啦。
評分《如果物質文明瞬間消失》和《送瘟神》最好。
《送瘟神》从简析曹操兵败赤壁切入,科普了什么是血吸虫、人类对血吸虫的研究以及对预防、治疗血吸虫症的历程。 其中感触最大的,是日本和中国对待血吸虫症的态度。日本通过政府认真推行、民众积极配合,历经几十年,最终实现“全面消除”;中国因为各种原因,错过了很多时机,...
評分讀庫1901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