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保宁(Bảo Ninh 1952—)
小说家,原名黄幼方,生于越南义安省,主要作品有《战争哀歌》《摩托车时代》《凌晨的河内》等。《战争哀歌》(1987年初次出版时名为《爱情的不幸》)是其最著名作品,被译成英、日、韩、波斯文等18种文字出版发行。1993年在美国出版 ,引起世界反响,成为当今美国许多高校文史哲研究生必读书目之一。小说曾获1994年英国《独立报》最佳外国小说奖,2011年保宁获得日本第十六届“日经亚洲奖”,并多次获得诺贝尔奖提名。
【译者】夏露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东南亚系副教授,翻译并发表了大量越南现当代短篇小说、诗歌。
【简介】
《战争哀歌》超越了战争,战争是它的背景,它的内核是关于逝去的青春,关于美和伤痛。
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争打碎了阿坚和阿芳这对年轻情侣的生活,在血肉横飞的战争中,主人公阿坚成了幸存者,但战争带来的伤痛还远远没有平息。那些经历仍旧萦绕在阿坚的生活之中,被战争毁灭的不仅 仅是阿坚, 阿芳也遭遇了难以想象的梦魇。时间越长,阿坚越觉得自己不是活着,而是被困在这人世间。
·
【奖项、评价】
★英国 “《独立报》外国小说奖”(1994)
★丹麦文化部的“亚非拉大洋洲文学奖”(1994)
★日本“日经亚洲奖”(2011)
★池泽夏树编辑出版《现代世界十大小说》 (东京:NHK出版社),《战争哀歌》又被收入(第九章)。(2014)
★“接触世界文化”最出色的书(2015)
·
【推荐】
在一口气读完这部《战争哀歌》后,我产生的第一个念想竟然是,倘若这部 小说不是降世在越南,给这部小说生命的母语不是越南语,而是英文、法文、德文等,那么它在世界上会是怎样的一种喝彩和盛况呢?
——阎连科
·
《追风筝的人》与《朗读者》这两部小说,无论是作家个人的写作技巧,还是对战争灾难与命运的生命体验,都不及《战争哀歌》来得更为丰富和直切。
——阎连科
·
这部小说完全可以与本世纪(20世纪)以来最伟大的战争小说《西线无战事》娉美,甚至要超越《西线无战事》,因为与《西线无战事》不同,这是一部超越战争的小说,是一部关于创作,关于逝去的青春,也是关于美和伤痛的爱情小说。
——英国《独立报》
·
在全世界的学校里,《战争哀歌》应该成为所有学生的必读书籍。
——英国作家与获奖导演莎姬•拉曼
·
如果你要去越南旅游,那你就先读一读保宁的《战争哀歌》吧。
——《孤独星球》
《战争哀歌》在西方世界有多红,跟大家分享一个数据,在2017年11月the Book Distributors Guild of Vietnam 称英文版的《战争哀歌》是整个越南出版史上最畅销的作品。 1990年前,保宁“出版”了这个书的越南语版本,名字叫《Destiny of Love》,一直到差不多十五年后,这本书才...
评分10/04/2005 周二 去图书馆借书时,不喜目标明确,直奔主题,宁愿游荡,偶然得之。由此日渐形成两怪习惯:一,若书作汗牛充栋状,无从下手,先从桌上别人舍弃的翻起,常可见行家留下的好书。在Iowa大学图书馆,因此发现的最有价值的小书是“Blood and Soap”,一位越南裔诗人Li...
评分01. 赵万昆 幸更繁 蒋飞飞 刘代旭 程方伟 陈益波 赵耀东 丁振军 唐博英 李灵宏 孟兆星 查卫光 郭启 徐鹏龙 张浩 周鹏 张成朋 张永一 古剑辉 张帅 王佛军 高继垲 汪耀锋 孔祥磊 杨瑞伦 康荣臻 代晋凯 杨达瓦 邹平 捌斤 用键盘敲下这30位在凉山火灾中遇难消防员的名字时,我才真...
评分01. 赵万昆 幸更繁 蒋飞飞 刘代旭 程方伟 陈益波 赵耀东 丁振军 唐博英 李灵宏 孟兆星 查卫光 郭启 徐鹏龙 张浩 周鹏 张成朋 张永一 古剑辉 张帅 王佛军 高继垲 汪耀锋 孔祥磊 杨瑞伦 康荣臻 代晋凯 杨达瓦 邹平 捌斤 用键盘敲下这30位在凉山火灾中遇难消防员的名字时,我才真...
是被战争和时间碾压过后的爱情的模样
评分现代战争中不占据主流话语权那一方的个体,往往容易被忽视。毕竟对对方而言,他们是敌人,死不足惜;对旁观者而言,他们是不会说话的数据。也许因为我们已经习惯,历史只有一方开口。 我们已经看过太多美国人描述越战的艰辛,描述越南人的狡猾,描述漫长雨季与补给的艰辛,描述这是一场打不完的战争。作为他们对手、在自己的土地上作战的越南人呢? 战争从来不止是一面。战争改变每个被波及者的命运。我们看到越多参战者在战争之外的生活,就越能理解他参与战争时,付出了什么。因为这样的时候,他们显得是人,而非战争机器中的一个部件。我们甚至不必赞同,只需要看一眼,就会发现长久被另一种视角遮盖的,那么段历史。
评分【藏书阁打卡】作家用意识流的写法,也就是书中情节时间线各种混乱,只有充满耐心读到最后的读者,才可以和书中主人公阿坚一起,一点点的把自己被残酷战争、世俗的战后生活被打压或者故意隐藏的,已破碎的记忆(故事情节)完整的串起来。在wiki上查了一下作者,因为看宣传语说他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作者1965-1975年17岁参军加入了第二十七光荣青年旅,他是500人中幸存的10人之一,所以说这本书也可以是作者自己的私人回忆,于是理解了他为什么采用打乱时间线这种不讨好的写法,把三星改成了四星,但说超越了《西线无战事》,这实在是营销之语了,言过其实,不如多谈谈对战争的反思。
评分现代战争中不占据主流话语权那一方的个体,往往容易被忽视。毕竟对对方而言,他们是敌人,死不足惜;对旁观者而言,他们是不会说话的数据。也许因为我们已经习惯,历史只有一方开口。 我们已经看过太多美国人描述越战的艰辛,描述越南人的狡猾,描述漫长雨季与补给的艰辛,描述这是一场打不完的战争。作为他们对手、在自己的土地上作战的越南人呢? 战争从来不止是一面。战争改变每个被波及者的命运。我们看到越多参战者在战争之外的生活,就越能理解他参与战争时,付出了什么。因为这样的时候,他们显得是人,而非战争机器中的一个部件。我们甚至不必赞同,只需要看一眼,就会发现长久被另一种视角遮盖的,那么段历史。
评分有吸引力的题材,苦难而坚韧的民族,悲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