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翁偶虹 民俗 老北京 随笔 北京 京剧 张景山 京華
发表于2025-02-02
春明梦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梨园大家翁偶虹先生笔下的老北京吃喝玩乐
内容简介
本书以翁偶虹先生亲自选定并编排的《北京忆旧》为基础,由弟子张景山适当增补删减,并为每一篇文章精心配图,更加方便阅读,也直观传递老北京之美,从而使本书成为一本图文相生的旧京文化撷萃之读物。本书以一位梨园人的视角详细描述了老北京的吃喝玩乐,既有艺术性的,如烟画、烟壶、烧砖艺术等,也有生活性的,如逛庙会、养鸟、种花、货声等。
翁偶虹(1908—1994),北京人,自幼酷爱京剧,习净行,后致力于京剧研究并创作剧本。1936年,受聘为中华戏校教师;1939年,为程砚秋编写《锁麟囊》,成为程派巅峰之作。新中国成立后,成为中国京剧院专业编剧和顾问,其编写的《野猪林》《将相和》《红灯记》等,已经成为流传广泛的经典剧目。亦是戏曲脸谱的研究、收藏和绘制大家。20世纪80年代后,相继出版《翁偶虹戏曲论文集》《翁偶虹编剧生涯》《翁偶虹剧作选》《翁偶虹看戏六十年》《梨园鸿雪录》《名伶歌影录》《菊圃掇英录》《钩奇探古话脸谱》《翁偶虹秘藏脸谱》《北京话旧》等专著。
翁老写老北京的种种生活民俗,亲身经历,娓娓道来。其中写花鸟鸽虫的篇目,内容丰富,但对我来说也有点太“专业”。和戏曲有关的还是更亲切一些。部分文章的配图有点乱,图文毫无关系,一头雾水。错别字也有,尤其是红灯记的戏词那个错太刺眼。
评分看老先生谈天说地,真适意。文字精巧,物事也精致,如果说林语堂先生在作品中为我们描述一个各安其位的老北京,那么翁偶虹先生笔下的就是这个老北京的细节,他以一位艺术家的眼光,赏烟画,观影戏,听市声,逛庙会,也编戏听戏,令人感叹热爱艺术之人,世界真是无限宽阔。
评分走进民国时期梦幻般的梨园天地,可以说,台上应看梅兰芳,台下应读翁偶虹!
评分看老先生谈天说地,真适意。文字精巧,物事也精致,如果说林语堂先生在作品中为我们描述一个各安其位的老北京,那么翁偶虹先生笔下的就是这个老北京的细节,他以一位艺术家的眼光,赏烟画,观影戏,听市声,逛庙会,也编戏听戏,令人感叹热爱艺术之人,世界真是无限宽阔。
评分看了大概三分之二
翁偶虹先生(1908—1994)是著名的戏曲作家和理论家,同时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戏曲教育家。有幸得识翁先生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直到他去世,大概前后有十年时间。彼时我在北京燕山出版社工作,先是负责《燕都》杂志,后来又做图书出版,由于工作关系,与先生有过很多接触。...
评分关于老北京,我们在无数文字作品中穿行过,欣赏过,回味过,那是老舍先生笔下的地道口音,是梁实秋先生笔下的美食,是林语堂先生描述的完美从容,也是张北海先生笔下的冽冽侠气,在这本翁偶虹先生的《春明梦忆》中,我们又一次与老北京重逢了。而注定,每一次的相逢,都不会让...
评分蜜供,面块油炸蘸糖,曾为供物,也作零食,老北京很风行的一种食品。一盒蜜供条儿,一块二毛钱,便宜吧——可请您注意,这是1987年的事情。 那年,年近八十的翁偶虹先生从已住了四十余年的东太平街(位于宣武门闹市口东),乔迁至塔院小区的朗秋园(位于德胜门北土城外),冬日...
评分本书最有意思的是用了超过三分之一的篇幅记述了老北京的货声(叫卖声),从正月到十二月,共368条。作者自述参考印证了“清光绪年间闲园菊叟所辑的《燕市货声》”。 周作人在《夜读抄》中也提到了《燕市货声》,不过名称不同:“……从友人处借来闲步庵所藏一册抄本,名曰《一...
评分我不是北京人,我对现代的北京了解也不多,但对我对清代尤其是清代中后期到建国以前的北京却比较了解,这固然有我自己研究方向的问题的,更多的却是因为有翁偶红、金受申、齐如山等人对老北京的描写。就这三人而言的话,翁偶红的作品是我第一次看,但是看到简介的时候,我才发...
春明梦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