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陈旭麓 历史 历史人物 人物 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执牛耳者 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 随笔
发表于2025-02-08
近代中国人物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本书由陈旭麓先生的门生、复旦大学资料室主任傅德华先生精心选取编排,基本遴选了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人物研究方面的重要论文,可以说是作者《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之外最重要的作品。
★陈旭麓先生以思辨和文笔见称学界,被公认为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执牛耳者,以“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理论体系蜚声史林。
★陈旭麓先生“才、学、识”兼长,在历史人物研究上,作者主张“知人论世”,将人物放到时代与社会变迁过程中加以考察、认识和理解,揭示其性格与思想的复杂性,从而真实地再现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如对道光帝、光绪帝、李鸿章、孙中山与鲁迅等的论述,即使今天读来都令人耳目一新。
★本书也是陈旭麓先生晚年思考的重要结晶和辩证思维的集中体现。陈先生有理有节、有根有据地给人物以精准的分析,多层面、多角度揭示人物的复杂性,经陈先生分析研究后的历史人物,往往有一种超越时代之感。
★陈旭麓这本书不仅是给研究者提供学术研究范例,也给学者提供方法论指导。
◎学者推荐:
刘知几谓史家须具“才、学、识”三长, 而世罕兼之。旭麓却是当之无愧的“三长”兼具的史家。——冯契
陈旭麓先生以思辨和文笔见称学界,被公认为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执牛耳者,但又是全国唯一的三级副教授。——魏承思
陈先生的近代中国人物论,与他对近百年中国史的研究,始终抓住新陈代谢这个关键词,并以此作为切入点来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火花亮点,层出不穷,常发人所未发之音。——傅德华
陈先生以道德文章立身,他之所以被人们不断想起或说起,显现出来的,是那种思想的力量。思想比生命更长久。生命将会过去,也必然过去;思想却有可能长存。那种具有魅力而长存的思想,不是短暂的火花,而是能够照亮人们心灵的长亮不绝的光。——茅海建
旭麓公是一位历史学家。历史学家对于宇宙、人生、现实世界的思考,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他们把现时代看成先前世世代代的承续、发展与变迁,因而努力从历史的联系去揭示世间万事万物较为本质的方面。——姜义华
本书精选陈旭麓先生有关中国近代人物研究论文23篇、书评书话8篇和人物研究方法论5篇,是其“知人论世”之功的集中体现。在“老境侵夺”的迟暮之年,陈旭麓先生却于沉峻的反思中一步步迈向自己学术的巅峰,从近代史的总体构架深化到具体人物研究方面,将研究对象放到近代急剧变动的时代和社会环境下加以考察和再认识,从而揭示出人物性格与思想的复杂性,真实地再现出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
陈旭麓(1918-1988),湖南湘乡人,华东师范大学建校元勋之一,近代史领域研究专家。陈旭麓先生生前曾担任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现代史学会副理事长、上海中西哲学与文化交流中心副主席、上海地方史研究会副会长,著有《近代史思辨录》《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浮想录》等,发表了近百篇有价值的论文,以其鲜明的论旨和思辨的神采在学术界独树一帜,引起了广泛的学术反响。
修行8th,马列主义史学引领下的历史著作不好看,哪怕学人功力十足也难抵扣心里的抵触感,首先思想如果不紧贴人民那就是错的有局限性的,如果不想来个地覆天翻的革命就是有局限性的要被批评的,这点陈公不能免俗;其次就是人物定性偏极端化,大略全盘否定或肯定,陈公此点跳出窠臼很不容易;再次就是常对某些主义思想大唱赞歌令人肉麻牙酸,陈公有此现象但大致节制。总体而言,陈公算是马列主义史学家里能读的下去的人物,但此书质量只能说一般,我非治学之人,不必做什么忍他短处非要读他以见识他长处的不快意事,这一学派终究与我无缘,家存范文澜罗尔纲或请继续吃灰,或干脆送人算了
评分1.从民国建立到今天也有107年了,清末的很多问题,autocracy、democracy、right、feudal thought到今天依然没有彻底解决。孙中山和宋教仁在民国建立之初认为革命任务已经完成,结果民国这个空壳子里的装的是军阀政治,民主政治徒有其表,民富国强更是遥不可及;建国后,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历次政治运动的打击下,封建思想也没有被完全消灭,像封建思想中的家长制作风就一直存在,宗族势力甚至在改革开放后死灰复燃。封建思想远比我们想象的顽固。 2.清末的革命派和改良派在革命和改良道路上唇枪舌战,针锋相对,革命派内部则于反满和反帝纲领上首鼠两端,矛盾重重。被捕杀的戊戌六君子、苏报案中因言获罪的章太炎、邹容、为政治理想坚持奋斗而被刺杀的宋教仁和廖仲恺,纵使国势衰微,总有人疾呼和奋起。
评分陈旭麓文集第四卷精选?呵呵
评分史观史论确实有些陈旧,编排也有些散乱,60-80年代环境已多变迁,混杂在一起阅读体验也不大好。但先生对人物文集轶事信手拈来,可见治史功力,况且先生耗一生心血修文治史,也正和清末民初的这些慷慨之士一样,应了那一句长歌召国魂
评分按需。
赞同前面给的评论,如果在80年代这本书绝对五星好评,论点,论据,求证,都做的不错。但放在40年后今人在看有些观点和论断被那个时代所局限,每个人物只有短短的几页纸,内容太少,叙事也不够详尽,个人觉得撑不起最后对历史人物的定论。老先生已不在了,我们也没有机会看到内...
评分赞同前面给的评论,如果在80年代这本书绝对五星好评,论点,论据,求证,都做的不错。但放在40年后今人在看有些观点和论断被那个时代所局限,每个人物只有短短的几页纸,内容太少,叙事也不够详尽,个人觉得撑不起最后对历史人物的定论。老先生已不在了,我们也没有机会看到内...
评分赞同前面给的评论,如果在80年代这本书绝对五星好评,论点,论据,求证,都做的不错。但放在40年后今人在看有些观点和论断被那个时代所局限,每个人物只有短短的几页纸,内容太少,叙事也不够详尽,个人觉得撑不起最后对历史人物的定论。老先生已不在了,我们也没有机会看到内...
评分赞同前面给的评论,如果在80年代这本书绝对五星好评,论点,论据,求证,都做的不错。但放在40年后今人在看有些观点和论断被那个时代所局限,每个人物只有短短的几页纸,内容太少,叙事也不够详尽,个人觉得撑不起最后对历史人物的定论。老先生已不在了,我们也没有机会看到内...
评分赞同前面给的评论,如果在80年代这本书绝对五星好评,论点,论据,求证,都做的不错。但放在40年后今人在看有些观点和论断被那个时代所局限,每个人物只有短短的几页纸,内容太少,叙事也不够详尽,个人觉得撑不起最后对历史人物的定论。老先生已不在了,我们也没有机会看到内...
近代中国人物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