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福樓拜(1821—1880)
法國小說傢。畢生寫作,作品數量不多,包括未完成的長篇小說《布瓦爾和佩庫歇》在內,總共隻有五部長篇和三部短篇。但這為數不多的作品足以使他超越同代作傢步入大師之列。他對小說藝術的最大突破,是從作品中排除主觀抒情成分,創立所謂“純客觀”藝術。這種把作者和作品拉開一定距離的寫法,以其客觀冷靜的風格,深刻影響瞭後來的法國文學,因而福樓拜在二十世紀名聲大振,被奉為現代派藝術先驅。
譯者簡介
李健吾(1906—1982)
作傢、戲劇傢、文藝評論傢、翻譯傢、法國文學研究專傢。山西運城人。1925年考入清華大學,先在中文係,後轉入西洋文學係。1931年赴法國留學,1933年迴國。曾在暨南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社科院工作。創作劇作近五十部,小說、評論集多部;著有《福樓拜評傳》《司湯達研究》《莫裏哀的喜劇》等專著與專論;翻譯莫裏哀、高爾基、契訶夫、托爾斯泰、屠格涅夫等人的戲劇多部,以及巴爾紮剋、司湯達、繆塞等人的作品。
《包法利夫人》於1856—1857年間在《巴黎雜誌》上連載,轟動文壇,在社會上引起軒然大波。司法當局對作者提起公訴,指控小說“傷風敗俗、褻瀆宗教”,並傳喚作者到庭受審,最終以“宣判無罪”收場,而隱居鄉野、籍籍無名的作者從此奠定瞭自己的文學聲譽和在文學史上的地位。曾有人問福樓拜,誰是包法利夫人的原型,他答道:“包法利夫人就是我自己”。
《包法利夫人》是一部带着喜剧色彩的悲剧故事,是滑稽的风俗画里卑微的小人物们碎碎念着家长里短,偶尔让人心酸扼腕,但终究在画框里在涂料下,隔了一层。作者站在高处袖手旁观,冷冷地嘲讽,却还是让我们不小心听到他深深的叹息。 中学的时候看这个故事,只觉繁华满目,被各...
評分性格决定命运是有道理的。与其说这是本爱情小说,不如说是描述了一种悲剧性格与悲剧命运间必然的因果联系。 有些人天生比另一些人更容易感受到痛苦。天性里的不餍足,自我中心,虚荣心,自视甚高,对凡俗生活的厌弃,总着眼更高更远处,寻常生活无法令他满意,未知里才有最好的...
評分如果中国有一本小说可以和《包法利夫人》媲美,就是《红楼梦》,我们真是可以粗暴地说,不懂《包法利夫人》,就不懂小说。 贴一篇我很多年前写的作业。最近买了周克希先生的版本,各有好处,我更习惯李建吾的。 先讲两个关于福楼拜写作《包法利夫人》的故事。 ...
評分李健吾的譯本讀起來有些地方不太流暢的樣子,很多地方句子成分都是缺的,不常用的詞類活用也用瞭,一開始真有點不太習慣,不過後來順暢多瞭。 另外,心疼查理,綠帽沒摘下來過( •̥́ ˍ •̀ू )
评分大師譯作
评分福樓拜這支筆真狠,愛瑪從裏到外一絲不掛的呈現在我麵前,這種閱讀伴隨的疼痛感必然會令我睏惑,愛瑪的悲劇來源於何處呢?如果承認是社會造成的話,那麼我也可能會變成愛瑪,但恰恰是她超越社會的這點觸動瞭我的靈魂,這就是問題所在,生命的邊界有它的尊嚴,而愛瑪隻是戲弄它,而我,希望挑戰它。
评分福樓拜這支筆真狠,愛瑪從裏到外一絲不掛的呈現在我麵前,這種閱讀伴隨的疼痛感必然會令我睏惑,愛瑪的悲劇來源於何處呢?如果承認是社會造成的話,那麼我也可能會變成愛瑪,但恰恰是她超越社會的這點觸動瞭我的靈魂,這就是問題所在,生命的邊界有它的尊嚴,而愛瑪隻是戲弄它,而我,希望挑戰它。
评分福樓拜這支筆真狠,愛瑪從裏到外一絲不掛的呈現在我麵前,這種閱讀伴隨的疼痛感必然會令我睏惑,愛瑪的悲劇來源於何處呢?如果承認是社會造成的話,那麼我也可能會變成愛瑪,但恰恰是她超越社會的這點觸動瞭我的靈魂,這就是問題所在,生命的邊界有它的尊嚴,而愛瑪隻是戲弄它,而我,希望挑戰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