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娜•阿伦特(1906-1975),美籍德围犹太哲学家,曾师从于海德格尔和雅斯贝尔斯,在海德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自1954年歼始,阿伦特先后在芝加哥大学教授、社会研究新学院教授。著有《极权主义的起源》(1951)、《在过去和未来之间》(1961)和《论革命》(1963)等,她以天才的洞见和隽永的智慧,为当代政治哲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二十世纪政治思想史上令人瞩目的人物。
《论革命》重读人们习以为常的历史事件,深入剖析和对比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背后不为人知的逻辑。阿伦特为暴力、革命、战争、自由等概念注入新的内涵,她对政治性质的分析体现出让人耳目一新的原创性和洞察力,在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政治哲学家像她那样给予政治生活的现象学如此多的关注。
“我们将会逝去,不留下一抹烟痕,因为,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我们错过了以自由立国的时刻。”这是罗伯斯庇尔最后留下的预言;而大西洋的彼岸,美国革命却已经实现了自由的理想。《论革命(新编版)》从政治生活的现象学方法和指导两场革命的不同理论入手,深度剖析了两场革命的差异,表达了作者“以自由立国”的共和主义思想。内容围绕法国大革命和美国革命的不同展开:阿伦特不断地比较二者,指出了法国大革命目标的偏移,即从“以自由立国”转向了对社会问题的控诉;而美国立国者们思虑的着眼点一开始就是政治形式的构建,它能确保引进不同的观点和立场,体现更多人或群体的声音和利益。尽管美国革命深深地影响了法国大革命,结果却有云泥之别。
“反革命”有两层意思:一是反对革命,压制革命,用英文表示就是“anti-revolution”;再就是“反方向的革命”,即所谓的“counter-revolution”。 “反方向的革命”也是革命,或理解为革命精神的体现。 于是就涉及到“革命”的方向性,以及这一方向性的正确...
评分为尊重知识产权,这里仅抄录陶先生文中的第一、第二则勘误,其他勘误请参见陶先生博客全文。 全文网址: http://tao.dongfeng.blog.163.com/blog/static/1285367132013428290466/ ------ 原文:The same, to an extent, is true for the particular aspect of revolution w...
评分对照着英文看,主要是为了提高阅读的效率。但是书里影响到理解的错漏还是挺多的,就从今天不定期稍稍注释修改一下吧。 页码一为英文书,二为中文书。 一为英文原文,二为译文。 281,264 'Not to be born prevails over all meaning uttered in words; by far the second-best ...
评分1、有关暴力、自由、解放、革命的辨析:暴力是解放和革命的共同点;解放是为了免于压制,革命则要在解放后构建新政体、追求自由。 2、对马克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批判:容易导向“生命是最大的善”的结论;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列宁对十月革命的解读:“电气化加苏维埃”...
评分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