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婴,鲁迅和许广平的独子,1952至1960年在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无线电专业。1960年起在国家广电总局工作。后任上海鲁迅文化发展中心理事长,中国鲁迅研究会名誉会长,北京鲁迅纪念馆、绍兴鲁迅纪念馆、厦门鲁迅纪念馆名誉馆长,北京鲁迅中学、绍兴鲁迅中学名誉校长等,2011年4月7日凌晨在北京逝世。
这是一本有关鲁迅及周氏家族的正本清源之书。对于鲁迅生前身后的重重迷雾,周海婴先生不为尊者讳,写了许多鲜为人知的事,纠正了社会上流传的许多误解,极具史料和研究价值。
这也是一本展示鲁迅如何做父亲的家庭教育之书。还原了鲁迅作为平凡人、作为父亲的样子,再现了鲁迅“无条件养育”“爱与自由”的教育理念。
这更是一个男孩用尽一生追寻父亲的亲子之书。鲁迅与海婴这段长达七十年的、跨越时空的父子亲情,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温暖人心,说透人性。
穿越时光的感动 2004年,原来的同事宇送我一本《鲁迅与我七十年》。 书是南海出版公司2001年出版的,装帧很雅致。泛黄的老照片,健康的鲁迅一家人坐在书的封面上,鲁迅、许广平二先生各执幼子海婴一手,神情淡定,背景是鲁迅的手书,设计朴素大方。 和本书的装帧...
评分周海婴写的这本回忆鲁迅的书,几年前我在大学里已经读过了。现在我又重新阅读了一遍。作为鲁迅之子,虽没有父亲那样的成就。不过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他对自己的父母亲的感情!其中也让我们这些喜爱鲁迅的读者从中知道了许多有关鲁迅小说以外的事情。我是蛮喜欢阅读有关历史和回忆...
评分穿越时光的感动 2004年,原来的同事宇送我一本《鲁迅与我七十年》。 书是南海出版公司2001年出版的,装帧很雅致。泛黄的老照片,健康的鲁迅一家人坐在书的封面上,鲁迅、许广平二先生各执幼子海婴一手,神情淡定,背景是鲁迅的手书,设计朴素大方。 和本书的装帧...
评分以极快的速度翻这书,做一番很浮浅的总结。 1.说来说去,GMD也好,GCD也罢,没有人爱鲁迅,都把鲁迅当工具,好用且用之,不好用就宰之。当然不是杀害,他太有名了,明目张胆不太好。老毛说,要么闭嘴,要么坐牢。已说明一切。 得说,老蒋还算客气。 要是鲁迅活到解放后,不...
评分刚看到新闻,周海婴今早去世了。我对他的印象就是一本书,《鲁迅与我七十年》,书的开头那句话:“父母避孕失败,我来到这人间。”还知道他喜欢摄影,拍了一些这世道人间的凄凉照片。 作为伟鲁迅之子,在共产党国家走了一遭,他没有白来,他见到了父亲笔下的中国,见到了...
关于鲁迅先生的部分很少,主要是许广平先生和作者在鲁迅先生去世后的人生轨迹。看完后我觉得名人之后的压力也是很大,你的一举一动,别人都会扣上“鲁迅的xx”,仿佛你不是一个人而只是一种象征。作者将一些周家恩怨、字里行间去评判某个人如何如何、鲁迅版权官司这些内容用他明显带着个人主观色彩的文字写出来,反正我看完并没有觉得可信度更高的样子。
评分对于喜欢鲁迅的读者,这本由鲁迅独子执笔的回忆录肯定是值得一读的,虽然鲁迅逝世时只有7岁,一个儿童的视角回忆会有些片面零碎,但对于了解那个年代的人和事,以及鲁迅身故后的家人经历还是很有阅读底蕴的。书中附有很多作者自己拍的珍贵的照片,也是了解那个时代的很好的窗口。
评分读过老版,今天在书店又仔细读了遍新版,还是觉得周海婴写这本书基本上是用尽晚年的所有精力了,毕竟,鲁迅的儿子不好做,鲁迅的儿子的话更是不好说。什么是确凿的记忆,什么是模糊的怀疑,什么是远近的传闻,周海婴分得很清楚,这是最重要的。顾明远写的序能折射出一个后来结识周海婴的人,对他最通透的印象,爱鼓捣摄影,能笑。像鲁迅这类巨人过世后,他的亲人们能表现得大节不失,恐怕就很不容易了。
评分关于鲁迅先生的部分很少,主要是许广平先生和作者在鲁迅先生去世后的人生轨迹。看完后我觉得名人之后的压力也是很大,你的一举一动,别人都会扣上“鲁迅的xx”,仿佛你不是一个人而只是一种象征。作者将一些周家恩怨、字里行间去评判某个人如何如何、鲁迅版权官司这些内容用他明显带着个人主观色彩的文字写出来,反正我看完并没有觉得可信度更高的样子。
评分推荐的理由是:作为史料之一种,应该读一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