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柏峰 1980年生,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社会学研究》《政治学研究》等杂志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乡村江湖》《传媒监督的法治》《乡村司法》等6部著作,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霍英东基金项目等10余项课题。
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文明,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有十三亿人口(其中九亿是农民)的巨型国家,若不能真正深入到农村社会内部,理解具体地域社会乡村治理得以发生的时空条件,我们就不可能真正理解中国农村的治理状况、治理机制及决定治理绩效的原因。
本书从三种视角切入展开对“乡村江湖”的讨论。一是从“混混视角”探讨了乡村混混的生长与发展;二是从“治安视角”探讨了基层政府的应对及其困境;三是从“村庄视角”探讨了乡村混混与村庄生活的互动。全书展开的主线是以熟人社会为参照系,从乡村江湖切入,分析两湖平原村庄秩序生产机制的变迁,对当前乡村社会性质变迁作定性理解。此外,本书还讨论了乡村混混在基层治理中的角色和影响,并通过乡村混混来深化对基层治理生态的认识。
视角独特,有意思
评分这本书是我从未谋面却神交已久的陈柏峰老师去年年底邮寄到我北京家中的,当时我身在美国,想看而不得,盼了整整三个月,直到上周回国休春假时才终于拿到手里。这几年读了不少国内的当代学术著作,其中的好书也颇有几本,但基本上都是两三天就翻完了,而这本封面精致、内容充实...
评分视角独特,有意思
评分视角独特,有意思
评分这本书是我从未谋面却神交已久的陈柏峰老师去年年底邮寄到我北京家中的,当时我身在美国,想看而不得,盼了整整三个月,直到上周回国休春假时才终于拿到手里。这几年读了不少国内的当代学术著作,其中的好书也颇有几本,但基本上都是两三天就翻完了,而这本封面精致、内容充实...
混混与基层/乡村治理技术。部分论述有些重复。
评分通俗易懂的学术作品,混混的概念似乎有伤大雅无法登堂入室,又实实在在的存活,还是乡村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田野调查就是如此的普世,不高深莫测,却值得细致入微的研究。
评分混混与基层/乡村治理技术。部分论述有些重复。
评分非常“社会学”,只是相对近距离地远观混混,作者并没有“混”,也不清楚他们的江湖,讨论的真正落脚点其实是治安和村级治理。
评分果然还是田野调查有趣~不过混混只是噱头,真正的落脚点还是乡村治理。如果真的写混混,那估计就是街角社会的水平了。这样的书看起来真的开心~就是不会去深究其论证的准确性。????????太懒了太懒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