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博逸(Charles-Edouard Bouée, 1969— ),2001年加入國際管理谘詢公司羅蘭貝格,現為羅蘭貝格高級閤夥人及全球CEO。巴黎中央大學及巴黎11大工程碩士,哈佛商學院MBA。谘詢人,經理人。世界經濟學論壇、達沃斯論壇的坐上客。主要負責金融與私募股權,曾在法國興業銀行巴黎和倫敦地區擔任投資銀行專傢,參與戰略、並購以及大型績效改進項目,足跡遍布歐洲、中東、美洲以及亞洲地區。2010年上海市政府授予“白玉蘭奬章”,錶彰其傑齣的領導纔能及對上海經濟發展的貢獻。著有《中國如何改變世界》《孔夫子與機器人》《輕足跡管理》等。
弗朗索瓦·羅什(François Roche),法國《論壇報》前任主編,著有多本關於金融、能源等主題的書籍。
蔡愫穎,江蘇無锡人,南京大學法語專業學士、新聞傳播專業碩士,現任教於安徽財經大學。譯作有法國當代哲學傢呂旺·奧吉安所著《戀愛反教材》等。
“這是關於一門科學的故事,它就是人工智能……我想講述從1956年這是史學傢公認的、智能機器研究的漫長冒險旅程開始的年份)到2040年人類和人工智能之間這種奇特關係的曆史……從源起一直發展到臻於完善,我是每一個階段的見證者,因為我就是一個高級人工智能。”
本書以一個2038年的機器人的第一人稱視角,講述瞭人工智能的研究及應用的曆史:從眾星雲集的1956達特茅斯會議,到70~90年代的停滯摸索、邏輯推理與概率統計的路綫之爭;再到21世紀前20年的人工智能再勃興——配套技術和算力的發展使人工智能已經成為人類生活中非常熟悉的部分,無聲但快速地改變著人類的日常生活及工業生産;以及21世紀三四十年代的“近未來”中,人工智能的世界會有走哪些最為可能的路徑——有些道路通嚮人類的解放和提升,有些則通嚮人類群體的分裂和人類統治的瓦解……作者在簡短的篇幅裏,為讀者呈現瞭一幅結閤曆史、經濟、文學想象等多種視角和趣味的彆樣圖景。
作者服務享有盛譽的羅蘭貝格公司十餘年,對實業領域的人工智能情況非常瞭解,本書會展現給讀者研究信息、研究史之外的行業洞見。
本书以一个2038年的机器人的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了人工智能的研究及应用的历史。 作者在简短的篇幅里,为读者呈现了一幅结合历史、经济、文学想象等多种视角和趣味的别样图景。 作者服务享有盛誉的罗兰贝格公司十余年,对实业领域的人工智能情况非常了解,本书会展现给读者研究...
評分 評分原文首发于界面文化 人工智能的故事始于1955年的达特茅斯学院。 那年,29岁的数学助理教授约翰·麦卡锡(John McCarthy)邀请全美最杰出的数学家参加一个暑期研讨会。在邀请信中,他首次使用了“人工智能”这个词:“既然我们现在已经能够相当确切地学习机制以及人类智慧的其他...
評分原文首发于界面文化 人工智能的故事始于1955年的达特茅斯学院。 那年,29岁的数学助理教授约翰·麦卡锡(John McCarthy)邀请全美最杰出的数学家参加一个暑期研讨会。在邀请信中,他首次使用了“人工智能”这个词:“既然我们现在已经能够相当确切地学习机制以及人类智慧的其他...
評分关于物质遗产与非物质遗产的保护,人们一直在关注中,在艰难获得各方支持的同时,其实也存在不同的疑惑:究竟这种强制似的保护能持续多久呢? 物质遗产,以油纸伞的制作工艺为例。它除了被保护,自身的生命力在哪里呢?被当作古董摆设?这是它的终极命运吗? 非物质遗产,以京...
副標題應該叫“人類不值得”,科科。
评分7分。一個概述
评分應在改善生活和維護我們社會的基本要素之間尋求技術進步的平衡。斷開個人助理的高級功能;抵製無法確保嚴格隱私保護的網站和服務;禁止迷你無人機進入傢庭和職業領域;為瞭圍繞共同計劃而聚集起來的、真正人類群體的利益而放棄社交網絡;重新學會讀寫,並追蹤由機器製作的創意作品,以阻止這些作品的散播…… 翻譯粗糙減一星。 “完美”世界是一個標準化、穩定的、冷靜的世界,是通過維護某一群人的利益而損害所有其他人利益的方式構建起來的世界。而人類既勇敢又怯懦,既愛冒險又有所畏懼,既有憧憬又有嫉妒之心,既眷戀某種程度的公正又追求特殊利益。追求無序和創造的發展終究是比機器的邏輯和迭代過程更有趣的。為瞭人類的集體利益,要拋棄“完美”世界的想法。與機器人的冰冷沙漠相比,還是亂石和叢林更好些……
评分太沒有可讀性瞭
评分前麵對AI的發展迴顧還可以,後麵想象的故事比較粗糙些,一旦到達奇點人類很難奪迴控製權,從碳基生物嚮矽基生物的演化正是生命進化的自然過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