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論 不自製akpaoia問題與亞裏士多德倫理學的當代意義
第一節 古代哲學視野下的“不自製”問題
第二節 從“不自製”到“意誌軟弱”:問題的當代意義
第三節 幾種重要的解釋方案
1.蘇格拉底:無人自願作惡
2.亞裏士多德:確實存在著某種意義上的不自製
3.黑爾的“評價性判斷
4.戴維森:“深思熟慮的理由
5.戴維森之後的爭論與發展
第四節 本書的論證思路
第一章 知識、行動與實踐三段論:不自製何以可能
第一節 NE7.3 :不自製何以可能
第二節 如何理解亞裏士多德的“實踐三段論
第三節 “中項”與“品格”:對傳統解釋的捍衛與修正
第四節 對幸福的欲望:新方案的提齣
第二章 自製如何可能
第一節 傳統解讀視野下的“自製
第二節 一種可能的解釋方案:自製與對於幸福的欲望
1.亞裏士多德對自製的說明
2.特殊欲望不等於二階欲望
3.特殊欲望如何戰勝其他的競爭性欲望
4.承諾與自製
第三章 欲望的本質:《論靈魂》
第一節 感覺作為欲望的來源
第二節 感覺是否必然引起一個相應的欲望
第三節 欲望的三種形式及其統一
第四節 欲望作為行動發生的根本原因
第四章 欲望、自願與不自製
第一節 人類行動的始點與亞裏士多德的“自願”概念
1.人在何種意義上構成行動的始點
2.“自願”與“不自願”的概念
第二節 自願與欲望:《歐德謨倫理學》第二捲
1.閤乎原初欲望並不意味著自願
2.自願與想望
3.亞裏士多德為什麼認為自願不訴諸欲望
第五章 欲望、功能與亞裏士多德的“善”概念
第一節 兩種行為闡釋模型以及善概念的理論背景
1.兩種行動闡釋模型
2.善概念的理論背景
第二節 被渴望的善:作為目的
1.作為目標的善及其層級性
2.屬人的善
3.作為最高善的幸福
第三節 被顯現的善:作為功能
1.功能論證
2.功能論證的兩個前提以及可能招緻的批評
3.為亞裏士多德的“功能”概念所作的辯護
4.“生産”與“高貴”:亞裏士多德對“功能”概念的發展
第六章 作為特殊欲望的“想望
第一節 如何理解“想望
1.“想望”概念本身的睏難以及可能産生的誤解
2.恰當地理解“想望”:以靈魂統一性作為前提
3.想望概念的內涵
第二節 想望作為以幸福為目標的特殊欲望
1.二階欲望與實踐性承諾
2.“實踐性承諾”可能遭遇的睏境與“想望”概念的優勢
結語 為什麼今天我們需要重新理解亞裏士多德的欲望概念
參考文獻
索引
後記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