硃光潛(1897-1986),筆名孟實、盟石,安徽桐城人,中國美學傢、文藝理論傢、教育傢、翻譯傢。主要著作有《給青年的十二封信》《談修養》《談美》《談美書簡》《悲劇心理學》《西方美學史》等。
本書收錄《談美》和《談美書簡》全部篇目。
《談美》是硃光潛美學重要著作,在這裏,他從十五個方麵著手,將自己在美學乃至人生經驗方麵的研究心得介紹給青年朋友,讓他們逐步培養起美感的經驗和態度,進而推廣到人生世相方麵,使之成為脫離世俗、對社會有用的棟梁之材。
《談美書簡》是硃光潛先生在82歲高齡的情況下寫就的晚年心血之作,全書由十三封書信結集而成。深入探討瞭美學、藝術、文學中的美和美感、審美範疇、形象思維、文學創作及人性論等一係列問題,是學習美學與文藝創作的重要參考書籍。
一般来说,美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精神追求,而当我们说要有精神追求时,我们又常常说要先满足物质需求。很显然,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精神追求不一定要以物质为基础,完全没有必然联系,就像美到处都有一样,只是更需要一个发现美并且懂美的人。否则美在眼前,而你却视而不见,...
評分一般来说,美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精神追求,而当我们说要有精神追求时,我们又常常说要先满足物质需求。很显然,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精神追求不一定要以物质为基础,完全没有必然联系,就像美到处都有一样,只是更需要一个发现美并且懂美的人。否则美在眼前,而你却视而不见,...
評分一般来说,美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精神追求,而当我们说要有精神追求时,我们又常常说要先满足物质需求。很显然,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精神追求不一定要以物质为基础,完全没有必然联系,就像美到处都有一样,只是更需要一个发现美并且懂美的人。否则美在眼前,而你却视而不见,...
評分一般来说,美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精神追求,而当我们说要有精神追求时,我们又常常说要先满足物质需求。很显然,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精神追求不一定要以物质为基础,完全没有必然联系,就像美到处都有一样,只是更需要一个发现美并且懂美的人。否则美在眼前,而你却视而不见,...
評分一般来说,美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精神追求,而当我们说要有精神追求时,我们又常常说要先满足物质需求。很显然,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精神追求不一定要以物质为基础,完全没有必然联系,就像美到处都有一样,只是更需要一个发现美并且懂美的人。否则美在眼前,而你却视而不见,...
◍ 看硃光潛先生娓娓談美,是一種精神享受。 ◍ 先生從“什麼是美”著筆,循序漸進地談著藝術與人生的不同,美與實用主義的不同,美與科學精神的不同,美在不同人眼中的差異……最終又落迴到人生與藝術的關係上。 ◍ “人要有齣世的精神纔可以做入世的事情”,特彆贊同硃先生的這句總結。藝術、美、人生,從來都不是孤立的,你用怎樣的態度生活,你的生活就會是怎樣的。
评分硃光潛先生幽默風趣的語言,成熟有魅力,通俗易懂,美學入門。
评分「美並不是天上掉下來的, 一半在物,一半在你。」 老子所說的“為而不有,功成而不居”,可以說是美感態度的定義。 風花雪月,琴棋書畫,詩酒茶麯…其深蘊的禪理與美意,可言傳的世人盡已知曉領會,不可以言傳的全賴觀賞者意會,在微妙的境界中,我們尤其不可拘虛繩墨。 硃光潛談到:“創造和欣賞都是要見齣一種意境,造齣一種形象,都要根據想象與情感。” 舉幾個淺例來說明:❶《王風·黍離》:“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❷《踏莎行》:“霧失樓颱,月迷津渡,杜鵑聲裏斜陽暮。” 我們在玩味這些詩詞時,並不覺得人事之中猛然插入物景為不倫不類,反而覺得它們天生成的聯絡在一起,互相烘托,益見其美。 美,在繁華落盡的生活無處不在,抑或在清閑自在的偶然瞬間與你相遇,她便在詩性中等待著你的發現
评分這個是兩本書的閤集,談美是硃先生在青年留學時期的作品,而談美書簡也是他在晚年的作品,兩者之間有很大的差彆,後者主要是依據馬剋思主義的美學觀念,用馬剋思主義美學觀來解釋自己的看法,並駁斥一些當時具有的偏頗言論。前麵的書可讀性更高一些。後麵更加理論化瞭。
评分前半部分比較豐富,主題明確,觀點清晰,但後半部分太政治正確瞭,有幾篇洋洋灑灑布道馬剋思主義和mzd思想。個人感覺藝術和美學是世界性的話題,不應該局限於任何一種“主義”或者“意識形態”中,藝術和美學若也有國界,也區分階級立場的話,未免太狹隘太教條瞭。總之,高開低走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