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野圭吾
日本作家。
1985年,《放学后》获第31届江户川乱步奖,开始专职写作;
1999年,《秘密》获第52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
2005年出版的《嫌疑人X的献身》同时获得第134届直木奖、第6届本格推理小说大奖,并领衔三大推理小说排行榜年度排行;
2008年,《流星之绊》获第43届新风奖;
2009年出版的《新参者》领衔两大推理小说排行榜年度排名;
2012年,《解忧杂货店》获第7届中央公论文艺奖;
2014年,《祈祷落幕时》获第48届吉川英治文学奖。
★东野圭吾烧脑悬疑长篇,《恶意》系列作
★读完《我杀了他》,99%的人都找不到凶手,你会不会是那1%?
★与《白夜行》一起入选年度本格推理BEST10榜单
★一个人究竟活成什么样,才会让身边的每个人都想杀了他?
★《谁杀了她》难度升级,三个嫌疑人,三种犯罪视角,但真凶只有一个,答案就写在书里!
★东野圭吾说:“《我杀了他》延续了《谁杀了她》的模式,只是这次嫌疑人增到了三个。有关《我杀了他》的推理论战愈演愈烈,身为作者,我真的很高兴。”
----------------------
内容简介:
作家穗高在自己的婚礼上中毒身亡,他的经纪人、编辑和新娘的哥哥都以为是自己成功杀掉了他,并为此沾沾自喜。婚礼一周后,一封邀请函让三个嫌疑人聚到穗高家,等待着他们的是刑警加贺和新娘。案情逐渐清晰,谁把毒药混入穗高的鼻炎药是解谜的关键,但每个人为了自保而给出的证词,却出乎意料地成为另外两人无罪的证明。加贺听完证词,坚定地说“答案已经出来”,而只有凶手才能听懂他接下来要说的一番话。
在去广西三江的高铁上读完这本书。 这样的小说,适合在路上读,烧脑,但也不是太费力,凶手是谁,其实不是顶重要,推理的过程、每个人的陷落、心理动机、人物形像的塑造、故事情节的推进,这些,看起来非常过瘾。 逝去的人,有着该死的理由,所以,并不是多么让人同情,而杀...
评分按我的理解,最后的四人,女主首先排除,很简单,没有动机,没有药丸在手,她虽然不爱被害人,但她只是希望自己与哥哥重新回归正常的兄妹关系,所以她一直拒绝哥哥的亲密举动,也一直催着哥哥结婚,就像书中说的结婚是目标,对象是谁不重要,查出凶手是目标,凶手是谁也不重要...
评分如果我们认真分析这篇小说的话,会发现它的死结。东野没有给出最后的结论,因为他没法解释这个死结。 第1人称轮换的写法,让读者掌握了相当多的事实(不同于东野的其它小说)。我们有理由认为心理描写中第1人称“我”已经承认的那部分就是事实。 那么,神林哥承认拿到那两颗...
评分看完第一遍后。习惯性的来翻了豆瓣书评。结果本以为自己知道谁是凶手结果越来越糊涂。不过看完大家的推理还是肯定是骏河。根据大家的疑虑我也开始疑虑的是那两颗消失的药去哪儿了。 然后我就反复翻回去看细节。然后我找到了。 首先是有疑虑究竟存在换药盒的可能性与否。答案...
评分如果我们认真分析这篇小说的话,会发现它的死结。东野没有给出最后的结论,因为他没法解释这个死结。 第1人称轮换的写法,让读者掌握了相当多的事实(不同于东野的其它小说)。我们有理由认为心理描写中第1人称“我”已经承认的那部分就是事实。 那么,神林哥承认拿到那两颗...
我是那99%
评分最后指纹的证据把凶手定下,但是最后一秒出来真的是服了……而且这个狗血的关系,一开始不明白美和子小时候都知道靠演戏来获得大人的同情,为什么对个渣男念念不忘,最后还是哥哥一语道破,都是在演啊!
评分我是那99%
评分【日本】【悬疑】我还以为这本是新作,结果原来是14年之前的作品。我真的拜托拜托东野大神的编辑不要那么浮夸了,每一部作品都吹的仿佛是旷世佳作,结果看了之后心理落差确实还是挺大的。首先说是延续了《谁傻了她》的模式,不过说实话我也记不清后者那本到底讲了些什么东西。三个嫌疑人,三种犯罪视角,大家都暗自洋洋得意地觉得自己杀掉了可恶男配角,故事足够简单,推理也足够无聊,不过要求一位笔耕不辍的作家每部作品都有new idea,也是蛮强人所难的。
评分???感觉白看一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