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闲说》是阿城先生关于中国世俗与中国小说的讲谈集,以文学史的笔法,与朋友和听众闲谈的口吻,观之世俗文化与中国文学的万般景象,呈现文化的阿城“杂”和“通”的一面,是其思想集大成之作。理想国推出二十周年纪念版,增订万字文章《中国世俗与中国文学》。
“二十年前有一个小册子叫《闲话闲说》,今天重提,希望将中国文化与文明做更多的联系。‘中国世俗与中国小说’是许多次讲谈的集成,对听众演讲和与朋友闲谈,我们共通的知识财富是世俗经验。世俗经验*容易转为人文的视角。如此来讲,*宜将理论化为闲话,将专业术语藏入闲说,通篇不去定义“世俗”,使听者容易听。”
——阿城
前一阵,遇到李陀先生,谈一席话,言及阿城。他说最近看了某某的小说,觉得比阿城好。我质疑了一番,并称许阿城的不显山露水,李陀先生立即截断我,说恰恰相反,阿城相当刻意地在作“道气”。李陀先生的江湖地位高,人称“陀爷”,说起话来也显得不容置疑,但那不是我所体...
评分 评分大陆出版的《闲话闲说》诸个版本都有不少删节,这个版本算是其中删除较少的,而且删除部分用□□标注出来,算有良心的出版机构了。我读时,特意和网上找到的电子档参照,总算能一窥全豹。 《闲话闲说》有一个副标题的,名为“中国世俗与小说”,副标题的存在更容易让读者了解这...
评分阿城的《闲话闲说》,整个法大图书馆只有作家出版社这个版本,而且仅此一本,也不知是哪位好心的图书馆工作人员买下此书。 看完书后,便觉得装帧设计恰如其分,与书中内容相得益彰。封面的颜色搭配乍看有种武侠小说的感觉,而且是街边那种盗版的。花花绿绿,色彩纷呈,好不俗气...
评分大陆出版的《闲话闲说》诸个版本都有不少删节,这个版本算是其中删除较少的,而且删除部分用□□标注出来,算有良心的出版机构了。我读时,特意和网上找到的电子档参照,总算能一窥全豹。 《闲话闲说》有一个副标题的,名为“中国世俗与小说”,副标题的存在更容易让读者了解这...
1.阿城很敢讲; 2.毕竟是演讲的集子,有些地方不可避免的比较碎片化,要买纸质书常翻常新。没错,我在找借口买书! 3.让我种草了挺多中国近当代作者的; 4.现在仍然是,“新”的意思等于“好”。
评分旧版
评分初读几节时,阿城文字仿佛精神良友。读到一半,有不少当下不可认同的观点,但也不求一个立得的定论。前半部讲世俗,虽是口语却有古韵的节奏,时常引人得逐字地读,仿佛语言触摸到了某种表达的极限。阿城满篇盛赞的“礼不下庶人”,我是不怎么赞同的。尽管不赞同,也从阿城幽默然有反骨的文字中反思了许多。后半段讲小说,评论近现代中国作家,我对提及的人了解不多,但也能读出一种思路来。总得来说,也的确是闲话闲说,清谈间有灼见亦有倨骜。单以世俗为切入点,不大能说服我,我也无意再多读几部。但阿城也在最后为自己找了个说辞,曰“观”,曰“归纳”,曰“真理的可能性”,那就保有这种可能性吧。英雄见英雄,略点头而已。
评分闲话闲说,所以闲着读读。
评分主题分为两部分:世俗和中国小说。对于世俗阿城主张的是“礼不下庶人”,中国社会本就是世俗社会,当然更需要世俗空间,被条条框框囿住的社会显然是阿城所批判的,这也是他敢言的表现之一。下部分从司马迁到《红楼梦》,阿城的博闻强记就体现了出来,但言语间却无卖弄,只有对作品和作家的诚恳评价,说王朔火爆得有邪气,赞王安忆的天才,驳斥港台的文化沙漠论,还以身在沙漠而不自知来嘲讽自身处境,也是敢言体现其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