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 M.巴里(John M. Barry),美国作家、历史学家,曾任记者和足球教练。常为《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时代周刊》、《财富》杂志、《华盛顿邮报》等撰稿,也经常以特约评论员身份出现在美国各大广播公司的节目中。
巴里的著作多次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其第一部作品《野心与权力——华盛顿的真实故事》被《纽约时报》选为以华盛顿和国会为主题的十大好书之一。第二部与他人合作的《细胞变异》已被译成12种语言出版,备受好评。第三部著作《潮起——1927年密西西比河大洪水及其对美国的影响》在1998年获得由美国历史学会颁发的代表年度杰出历史著作的巴克曼奖(Francis Parkman Prize),并以“对南方历史的贡献”赢得史密斯奖(Lillian Smith Award)、南方图书奖(Southern Book Award)等众多奖项,被《纽约时报》评为“年度好书”。
大流感指的是1918—1919年横扫世界的那次流感大流行,过去估计全球死亡人数约2000万,新的估计数字为5000万—1亿。这个数字不仅高于历年来命丧艾滋病的人数总和,更远超中世纪黑死病所造成的死亡人数。本书作者依据大量的历史资料和数据,重绘1918年的惨状,为我们再现了这场致命瘟疫发生、发展及其肆虐全球的过程。
在本书中,作者多线索展开论述,纵横交错地记述了有史以来极具毁灭性的流感故事,以及20世纪科学与医学发展的历史。本书细致入微地描写了科学、政治与疾病传播互动的过程,并述及传统医学演化至现代医学的重要里程碑,以及当年科学家、医学工作者等在巨大压力下所显示出的勇气或怯懦,信仰、价值观、研究态度和方法……
这部著作不只是简单讲述1918年发生的事件,它同时也是一部有关科学、政治和文化的传奇。
瑞典病理学家弗克汉斯说:“人类的历史即其疾病的历史”。 在约翰•M•巴里看来,1918年的大流感是自然与现代科学的第一次大冲突,是人类社会和自然力的第一次大对决。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关于毁灭、死亡和绝望的故事,也不仅仅是一个社会如何与自然强加于人类社会的灾难做...
评分 评分p82,霍普金斯在医学范围以外有着巨大的影响。原译文,对医学界影响巨大有误。 本书翻译的非常不错哦,自从《摩根财团》以外,很少能看见这么精彩的译文,比如p13的“衣香鬓影”,太绝了!!!!!!!!!!!
评分断断续续读了一部分,感觉书的内容贯穿了现代传染病学的历史,从巴斯德发现感染的原理开始,若干继承者不断深入探索,直至发现DNA/RNA遗传机制为止。 虽然以1918大流感为题,感觉事实上并不是那次流感的纪实。
评分断断续续读了一部分,感觉书的内容贯穿了现代传染病学的历史,从巴斯德发现感染的原理开始,若干继承者不断深入探索,直至发现DNA/RNA遗传机制为止。 虽然以1918大流感为题,感觉事实上并不是那次流感的纪实。
大自然总会提醒你,谁才是这个星球的主人。
评分太难读了,还是喜欢读血疫。还曾一度读一页读了半小时就是没看懂。当然这是我的问题。这本书不仅是关于人类被流感袭击时的绝望,生死,还是关于一群科学家如何改变思维方式,如何在一片混乱中理清思路,继续寻找真理。这么总结,有点像《他们本该直立行走》那本书。
评分黑死病是腺鼠疫,口水中的酶可以杀死艾滋病病毒
评分以小见大,特殊时代的一场流感,展现了很多东西吧。 向那些先驱致敬吧,向现代医学致敬,另一方面想对那些阻碍医学的旧势力说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评分听书听完的,回顾历史,今天我们对流感病毒的认识依旧有限,对解读词里的这两句话印象深刻—— 鸟类携带的禽流感病毒原本不会传染给人,但是在中间宿主身上,禽流感病毒和人类流感病毒重排了基因,形成了一种新的、能“人传人”的病毒,也就是H1N1流感病毒。这个宿主之一就是猪。病毒学家把猪称为病毒的“搅拌碗”。 科学研究其实是一件水滴石穿的事,但大多数人对科学的了解都集中在“石穿”那个奇迹般的时刻,不太能理解之前的“水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