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维铮,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复旦大学资深教授。2006年获德国汉堡大学荣誉博士。治学严谨,功力深湛,眼光独到,笔锋犀利,具有深刻的现实关怀,是1980年代文化史研究的主要倡导者、开拓者和建设者。《走出中世纪》翻译成英文出版。
在这本书里,展现的是一个学者在自己的生命进入60岁以前,对中国历史全景式的、无远弗届的、格言式的判断和卓识,可谓常读常新。
朱先生一贯反对空谈的学问,主张用实证的研究抵制意识形态领域空疏独断的学风。本书即是采选先生学术论著的精义合集而成,涉及中国政治史、经学史、思想史、史学史、医学史、宗教史等,集中反映了作者2002年以前的治学方向和治学成就,见解深邃,平白易懂,是了解全景中国史不可多得的好书。
【编辑推荐】
复旦大学资深教授,中国史学大家朱维铮经典之作全新集结从时空连续性的角度看待文化史和文明史,如何面对历史本身的内在要求?
235篇精炼文字,全景式呈现中国文明的各个剖面李零、王汎森、姚大力等历史学家联袂推荐
(序)假如追寻中国文明的源头,眼睛只盯住古华夏族的那些聚落,或者考察中国文化的传统,注意力仅仅集中在汉族的或汉化的大小王朝的腹心区域,那就无异于忽略了中国历史更重要的特色,即同时性的相对性。 (序引汤因比)“为了持有一种公允、平衡的全球观点,我们必须抛弃自己...
评分(序)假如追寻中国文明的源头,眼睛只盯住古华夏族的那些聚落,或者考察中国文化的传统,注意力仅仅集中在汉族的或汉化的大小王朝的腹心区域,那就无异于忽略了中国历史更重要的特色,即同时性的相对性。 (序引汤因比)“为了持有一种公允、平衡的全球观点,我们必须抛弃自己...
评分(序)假如追寻中国文明的源头,眼睛只盯住古华夏族的那些聚落,或者考察中国文化的传统,注意力仅仅集中在汉族的或汉化的大小王朝的腹心区域,那就无异于忽略了中国历史更重要的特色,即同时性的相对性。 (序引汤因比)“为了持有一种公允、平衡的全球观点,我们必须抛弃自己...
评分(序)假如追寻中国文明的源头,眼睛只盯住古华夏族的那些聚落,或者考察中国文化的传统,注意力仅仅集中在汉族的或汉化的大小王朝的腹心区域,那就无异于忽略了中国历史更重要的特色,即同时性的相对性。 (序引汤因比)“为了持有一种公允、平衡的全球观点,我们必须抛弃自己...
评分(序)假如追寻中国文明的源头,眼睛只盯住古华夏族的那些聚落,或者考察中国文化的传统,注意力仅仅集中在汉族的或汉化的大小王朝的腹心区域,那就无异于忽略了中国历史更重要的特色,即同时性的相对性。 (序引汤因比)“为了持有一种公允、平衡的全球观点,我们必须抛弃自己...
从细节出窥见历史的不同和专业人士的精准。
评分有些话也只有老人才敢说了。
评分历史的层层剖面。
评分有些话也只有老人才敢说了。
评分这次中信的书排版不错,第一次看朱维铮老师的书,倒是喜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