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条辽太郎:日本千叶人,旅居大理七年,昵称“六”。2009年毕业于日本成城大学,主修教育学。2011年到大理,用自然农法耕种和酿造,教当地农民用贴近自然的方式种地,给幼儿园的孩子上农业课。六和妻子养育了三个孩子。
苏娅,昆明人,现居大理,曾在北京生活十年,前《第一财经日报》资深文化记者。钟爱阳光和风土的写作者。
六是一位住在大理的日本人、自然农法的传承者、自然教育的实践者、自由音乐人、80后旅者。他不愿过朝九晚五、消费至上的都市生活,渴望亲近自然和传统,于是周游列国,后来到大理生活了七年,以自然农法耕种、酿造,和朋友们一起做音乐、吹迪吉杜里管,亲自为三个孩子接生,以顺其自然的生活方式成为大理新生活的地标。
七年前,苏娅和六结识。两年前,她开始跟六一同种稻、灌溉、除草、收稻、酿酒、做味噌,像个真正的农民那样劳作,感同身受地写下六一家平凡、美好、自足的生活。
《六》是两个人共同创造的一本奇迹之书,六活出了生活,苏娅写出了生活。
除去采写者增添的臆想以及略显矫情的笔法,被采访者的强韧和真实撑起了这本书。看完这本书我就打消了“退休了我也去种田隐居”的小清新式幻想。因为,种田真不是那么诗情画意又容易的事情,而六不是把“种田”当作一种退路,而是一个严肃的职业、一种生活方式在认真地践行。六...
评分在我们周围的很多人,都来自农村,然而有没有像六这样的心态呢?我所认认识的生活在农村的人,对物质的追求似乎比城里的更甚,攀比,很多矛盾,然而有没有像六这样的人生活着,有,在老人身上找见影子,或许他们已经没有什么追求,又或者没赶上这个物质时代。这个时代已经把我...
评分《六》是一本书,六也是一个人,真名上条辽太郎,来自日本,住在大理多年,种地和做音乐,有美丽的妻子和三个可爱的孩子。 书的作者是同样居住在大理的资深媒体人苏娅,前半本是她笔下的六,后半本是六的口述(苏记录)。看见苏娅的名字时,依稀觉得似曾相识,过了两天忽然想起...
评分2018年已读065:在大理做农耕,跟随自己的心灵去生活。六的有段话我特别认同,做父母的生下孩子之后,如果为了养育孩子去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孩子长大之后可能会替父母感到遗憾,只有自己幸福了才能给家人带来幸福。
评分比日本漂流一族的藤原新也作品其实更诚实更受用,上条辽太郎极具日本曹洞宗的朴素,所谓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过着内心十分富足的生活,在大理种田,有妻儿,有音乐和朋友,至于文艺青年的所谓家庭责任,孩子教育的借口,可以好好看看上条辽太郎的做法。
评分句式很有趣,因为是中国人记录了日本人的口述,象是把中国词搭在日文结构上,在越来越虚拟化电子化的人际和生活中,居然有人这样追随自己的心去真实的、胼手胝足地生活,勇敢的心。
评分读的时候反复想问:这样做能行得通吗?后来觉得,如果一种生活尽管不可思议、但是却被认真地过着,就没有了行得通行不通的问题了。
评分朋友的朋友编写的。很佩服这样的旅者,在他身上看不到身边人常常见到的各种形式的焦虑。自问自己是没有这样的胆量去放弃这么多羁绊找个地方去感受自然,当然,这位先生也没强求别人去学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能活下去就好,也无所谓累着活还是闲着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图书下载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