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1895-1976)福建龍溪人。原名和樂,後改玉堂,又改語堂。1912年入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後在清華大學任教。1919年鞦赴美哈佛大學文學係。1922年獲文學碩士學位。同年轉赴德國入萊比锡大學,專攻語言學。1925年獲博士學位後迴國,任北京大學教授、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教務長和英文係主任。1924年後為《語絲》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廈門大學任文學院長。1927年任外交部秘書。1952年主編《論語》半月刊。1934年創辦《人間世》,1955年創辦《宇宙風》,提倡“以自我為中心,以閑適為格調”的小品文。1935年後,在美國用英文寫《吾國與吾民》、《京華煙雲》、《風聲鶴唳》等文化著作和長篇小說。1944年曾一度迴國到重慶講學。1945年赴新加坡籌建南洋大學,任校長。1952年在美國與人創辦《天風》雜誌。1966年定居颱灣。1967年受聘為香港中文大學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舉為國際筆會副會長。1976年在香港逝世。
本書是著名學者、文學大師、一代幽默大師林語堂的經典小品文選集。作者以他天賦的幽默纔能,極其雍容的文筆,娓娓講說他的人生哲學。他力求將中國古代的生活智慧同現代工業文明完美的融閤起來,成為一種宜於享用的中産階級的哲學:曠達、溫厚、適度、快樂。幽默是他的哲學精髓。在書中,從人類觀念,人生態度,直到種種的具體問題,如婚戀、傢庭、日常生活、大自然,以及文化方麵的享受,無論巨細,都有著酣暢的議論,切當的批評,哲趣的感悟。古今雜糅、說東道西、引經據典、亦莊亦諧,具有酣暢的圍爐閑話的風緻,充分顯示瞭性靈小品的魔力。
人生在宇宙中之渺小,錶現得正像中國的山水畫。在山水畫裏,山水的細微處不易看齣,因為已消失在水天的空白中,這時兩個微小的人物,坐在月光下閃亮的江流上的小舟裏。由那一刹那起,讀者就失落在那種氣氛中瞭。
順乎本真,便心與物遊。
當你讀到一個人的作品,本能地接受瞭它,同時感到格外興奮的話,那位作者我想應是林老所說的你的精神的親屬瞭。這種興奮難以言錶,但絕不亞於得到一張旅遊北歐的機票時的手舞足蹈,也絕不亞於捧著剛授予的優秀學生授章的愛不釋手……
文字在林老手中找到瞭它可以錶現無比可愛的舞颱。
一杯茶、一本書、一段音樂、一個午後、一種享受……同時腦中的角落裏,淡淡地隱藏瞭對物欲錙銖必較而和文字無緣的那些人的憐憫……
“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年紀已長的語堂先生,站在颱北仰德大道居所的窗前,憶往懷昔,或許更能對浮生有著更深入的知曉和洞悉吧。
林語堂先生學貫中西,著述甚豐,其中的散文、隨筆尤為精彩。他極好地雜糅瞭外國娓語式散文和中國明清性靈小品,另加上林先生本人的天賦氣質,他的文字便靈性、幽默瞭。
陕西师大出版社在2008年将林语堂的文章重新汇编,出了一系列的书(依稀记得有几本),还请了门乃婷工作室做装帧设计,这是其中的一本。封面颇有中国古韵之美,内文版式不可谓不佳,却未能与封面相映增辉。 此书我在浙图反反复复续借多次,今天终于看完了。趁深夜理一理思绪,...
評分高中的时候,读了这本书。2年过去了,还记忆犹新。书中,作者闲适的生活态度与风趣诙谐的笔调,让我沉迷其中。现在的我们,生活步伐太快了,有时候会产生厌烦的情绪,那么这时就需要一种闲适的态度,读读这本书吧,你会有所收获的`
評分真正好的书应该能够给你启发,来审视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思考方式,以及自己的价值观。 这本书虽然是多少年前的作品,但是由于作者见识广博,游历北美和欧洲大学府,且在中国顶级学府任教。身份也特殊,其父亲是基督教牧师,那么和大部分那个年代儒家出生的学者不一样,对于信...
評分 評分看评论总有人说林语堂在自吹自擂啦就那些小破事说得没完没了,我可不这么觉得。他们如此认为的原因,不过是:天赋在一个人成功的路上占了很大的比重,而没有天赋的平凡人看着别人不经意显露出自己的天赋总会嫉妒。一言以蔽之,他们在吃醋哩。 而我喜欢林语堂,甚至没有看过他的...
在有太陽的中午悠閑的看完這本書真是太愜意啦,遺憾的是我還有好多事沒做呢。。。
评分林語堂的散文雜文比起他的議論文來要差啊。英文小說最棒。“古人之道常隱於榮華,今日之常隱於專門術語。見道不篤,則榮華術語日多。中國人留學學心理學、社會學,哪裏是學社會學,常隻是學社會學的專門術語而已。凡能深入淺齣的人,都不肯靠這些專門術語為學問的華冕。”大師都懂這個道理呢。
评分議論部分也還好瞭,但是寫到自己的部分,斷章取義,大緻是:我不用功還考第二名,死讀書讀齣第一名的是傻逼;我的書本本賣脫銷;那些名人跟我要麼認識要麼交往過要麼對罵過,哦對瞭,他們還都死在我前頭……總之是一本討厭的書。
评分林語堂的性格跟童年受到的傢教和信仰很有關係,我想所有人都是如此吧。
评分學校將全日最好的光陰作上課之用,由早晨八時至下午五時,把學生關閉在課堂內。凡在校時間偷看雜書,或交換意見(即所謂課堂閑談)者,皆是罪過。課堂之中隻許身體靜坐,頭腦空洞,聽著彆的學生錯答問題而已。這乃是人類虛耗時間之最大的發明——林老先生會不會翹課呢?有質量的課纔不是罪過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